第662页

公田法的风波,并非第一次烧到这个牛家村。不过庐州是江淮之间的军事要地,一向有大军驻扎,牛氏一族在军中有人,家乡蒙其庇佑,一直没什么事。但是到了今年,这种好运戛然而止了。

朝廷在安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和牛家村没什么关系,但在军事成功之前,陈宜中在两广取得了更大的政治上的成功。他凭借新军的卓越实力,整编了地方兵力,并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清洗了反对势力,从而将公田法的进度在当地大大推进了。

对于这个成功经验,贾似道非常愉悦,决定在其他地方如法炮制。于是,军方势力错综复杂的军事重地庐州就成了他的第一批目标了。

贾党足足调了十将新军过来,首先用《打算法》查验当地军头的贪腐行为,自然是一查一个准,然后便顺理成章地撤职、整编,再然后就开始清查公田了。

若是换了十年前,这种搞法说不得就得闹出兵变来,当年的刘整就是这么给逼反的。但现在局势已经完全不同,朝廷赢下安南之后威望大涨,又有新军压阵,大部分军头就只能乖乖束手就擒了。

牛家村也正是因为这次行动,失却了庇护,只能任人宰割了。

……

11月22日,临安,后乐园。

“说吧,是什么事?”

贾似道见陈宜中走进来,开门见山地问道。

他现在心情不错,因为刚刚看过一份淮南西路的清田报告,到上月底已经清出了上千万亩的公田,成绩喜人。只要这样的势头保持下去,几年之后,朝廷便可用度无虞了。

当然,现在还是有虞的,陈宜中这次带来的就是一个会加重财政负担的坏消息:“安南那边来报,说陈逆残党活动猖獗,上个月甚至劫了一批军资,请求朝廷再加派兵力和物资支援。”

不过,这个消息虽坏,陈宜中脸上却一副轻松的表情,甚至还略有笑意。贾似道听了,也只是轻轻点头道:“哦,知道了。那便拟个章程吧。”

如果让安南前线的将士看到他们的表情,肯定就又得大骂贪官奸相了。如果心思细密的,还得怀疑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导致上面不知道前线是个什么状况,只能在后方胡作非为。但实际上,贾似道对前线面临的困境一清二楚,可他并不非常在意。

一来,他并不真正认为陈氏有翻盘的可能,眼前的局面虽麻烦,但也只是麻烦而已。二来,他非常满意于安南胜利给他带来的声势,若是公然承认受困,那不是打了自己的脸吗?三来嘛,安南那边不断出麻烦,朝廷才好源源不断地将物资送过去,公田法给朝廷带来了不少收入,不就正好能用在这里了吗?

而海路那么漫长,六七成的物资在途中“漂没”,岂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

“谢过太师!”陈宜中得了应许,自然是非常高兴的,贾似道把此事交给他经手,不就是默许他从中腾挪了吗?这好处可是大大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