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页

他离席把孙子拉了起来。“如今大事还在谈,暂时也出不了个结果,眼看着快过年了,你这就去一趟中央市,去送些礼物,认个错,然后劝个进吧。”

夏知拙昏头涨脑的,也不知道说什么,最后才问道:“劝进,该劝谁进?难道劝首席么,这不对啊。”

夏贵摇摇头:“东海国体例迥异,不可以常理度之。不过再怎么说,爱慕荣华尊崇是人之常情,东海股东也不会例外。‘东海国’是当年朝廷封的,格局太小,已经衬不上现在这份功业,到如今天下三分,他们完全可以如宋、元那般,称‘朝’了。当然,以他们的喜好,多半不会按旧例这么叫,但肯定得上一级了,各方面都有风声了。不管他们怎么做,我们总得表出恭顺的态度才对,你就过去,恭维一番……嗯,我派人去辅佐你,也不要提他们那国主什么的,就是劝他们‘称朝建制以明一统之志’好了。”

第767章 回家?

1275年,11月22日,中央市。

冬日天短,夜幕早早地降临大地,白日车水马龙的中央市现在也……不输白昼。

一环路、二环路和东西南北主干道上,已经成熟的煤气灯系统次第点亮,灯火的光明照亮了这一系列繁忙的柏油路。

一辆接一辆的马车将客人和货物从一处送往另一处,自行车在旁边的辅道中灵活地穿行着,环城的蒸汽缆车鸣着汽笛,以远超前两者的运力奔行着……这繁忙的运输,在夜色之下仍在持续进行着,撑起了这座年轻而繁荣的城市的夜生活,也展现了一个新生的富有活力的工业社会的别样风采,展现了文明的力量。

如果有新来中央市参观的客人,在白天会被宽阔的道路、高大的楼房和巨大的铁桥铁路所震撼,在晚上又会被这万家灯火所震撼。经过这么一段旅途,他们的世界观一定会深深被改变。

一环北的管委会大楼中,大多数公务员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走出大院,或步行或搭缆车或乘车回了各自的住处,但仍有不少部门积压了许多工作需要加班,点起煤油灯继续夜战。这栋地标性的大楼四四方方,前后如同战列舰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四排窗口,现在这些窗口就凌乱地亮了起来。

若在后世,这副景象可谓司空见惯,但在当下,可是走遍天下都难见几次的奇景。

其中一个占用了四面窗户的办公室格外明亮,里面黄色的光芒几乎照亮了室内的每一个角落,环顾四周却未见到火焰的燃烧,只在天花板上有一组无焰无烟却光明四射的光源——是东海商社新近才研发出来的尖端产品,电灯!

目前东海工业尚不足以制造白炽灯所需的钨丝,这种电灯用的是竹炭灯丝,寿命只有几十个小时,但照明效果很好,只是没多大产量且成本高昂,只有首席办公室等少数地方才应用了。

在电灯光芒下,郑绍明拆开一个信封,取出一张黄色硬纸写就的信,草草一读,就如烫手山芋般扔到了一边。“又来劝进,见鬼了,以为我是袁大头啊。这帮腐儒,拍马屁前能不能先研究研究我们的体制?”

旁边的陈远琪捡起这张纸片一看,见上面是华丽辞藻写就的一篇骈文,大意大概是劝郑绍明这个首席登基为帝的,狗屁不通。他把信扔回桌上,不屑地说道:“胡搞瞎搞,不用管他们……不过,首席,你把我叫来,就为了看这破东西?”

郑绍明无奈地摇摇头:“这不得找人做个见证嘛,要是我一个人拆信结果弄丢了,被人去大会里参一个图谋不轨,那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