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夏季,北方海船南下不易,云屯港内除了少数反季节运行的夏国蒸汽船,就主要是临近地区的短途商船了。
一艘挂着“云通号”旗帜,船侧还刷着“广甲”开头的一长串数字编码的中型海船,自东而来,在市舶司引水船的指引下泊入了云屯港的一处旧栈桥上。
靖安朝廷在云屯设立的市舶司初运行没几年,官吏尚未怠惰,效率尚可,这便有人上前检查抽解。不过这年头也没什么违禁品,这艘船又是有夏国牌照的,税吏估过货值后,给纲首开了条子,让他自行去港内市舶司衙门缴税,便下船了。
纲首只掌船,下面还有四家海商分别带货上船,按事先的约定,他们略一商议,就划定了各自的缴税份额。不过缴税倒不急于一时,离港前缴清即可,因此他们也没急着掏钱,而是先下船出了港区,去云屯县城区找相熟的商人投了拜帖,然后就地宿下,从长计议。
第二日,海商梁高志回到船上,叫了几名手下,抬起一个作为样品的木箱子,轻车熟路地进城找到一家名为“百炼坊”的店铺,打过招呼后,从后门抬了进去。
与云屯县常见的经营热带商品与茶叶丝绸等北货的商铺不同的是,这间“百炼坊”充满了肃杀气息,门口明晃晃摆着两门短炮,店内陈设着各类刀枪剑戟盔甲盾牌,摆明了一间专营武器的铺子。
虽然名为“百炼”,但这铺子里并无铁匠作坊,是从海外批量购入装备再出售,只是个中间商。毕竟海货廉价质优,本地产的既贵又不好用,造不如买嘛。
在质优价廉的海外武器吸引下,来这铺子里进货的商人还真不少,百炼坊的掌柜郭青好不容易才放下手上的工作,回后院招待梁高志。
“梁兄,抱歉,真是失礼,让你久等了。”
“无妨,无妨。郭掌柜的生意可是越来越兴隆了,这次还要蒙你多照顾啊!”
“哈哈,哪里,哪里,梁兄的买卖才是蒸蒸日上……”
他们端茶喝水,相互吹捧了一会儿,就进入了正题。
郭青喊来一名伙计,拿着撬棍往钉住的箱板之间插进去,又一翘,将箱子启开,露出了里面用茅草填充好的一支支精良的火枪。
梁高志撸起袖子,从中取出一支,拿在手上吹捧起来:“郭兄请看,这批跟上次一样,都是中江军的制式货,十五毫口径,打十八克铅子,可是东海鸟铳的两倍,势头威猛。而且我带来的这批可是玉带谢家坊产的优等品,做工精良,经久耐用,绝对好销。您看看?”
梁高志族中长年经营江西-广东商路,自赣江将货物运到梅关,过梅关再继续水运至广州,又销往各处。过去,他家是百货都做,可近年来,逐渐发现了新的财富密码——军火贸易!
一方面,江西维新,能够产出一批质优价廉的军火产品,填补夏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广南这边对军火的需求日益旺盛。供销两旺,财路自然大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