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人惊怒不已,拍案而起去。他们的弹劾奏本,已经在去往京城的路上,也有不少人,正在赶往洪州府,要阻止‘奸臣作乱’。
润州丹阳。
工部侍郎陈浖顺河而下,并没有直奔江南西路,而是在润州丹阳停下来了。
他轻车简从,将马车停在远处,而后徒步想着不远处,一栋平反无奇,好像普通民宅的院子走去。
他来到近前,真的如寻常人家,一个门房都没有。
陈浖看着房门,又稍稍沉思一会儿,伸手拍门。
啪嗒啪嗒
几乎是应声而响,门打开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年轻人,打着呵气,眼都没睁开,道:“下次不能靠门睡觉了,客人贵府何处?”
陈浖见着,微笑道:“汴京,工部。”
少年门房瞬间就清醒了,打量着陈浖一眼,忽而道:“客人是走错了?”
“你的反应告诉我并没有。”陈浖道。
少年有些懊恼的皱眉,直接道:“我家太爷不见外人,尤其是当官的。”
陈浖拿出一封信,递过去道:“我知道。外人可能苏相公不会见,但奉议郎的信,应该不会不见。”
少年看向陈浖递过来的信,上面赫然写着‘父亲启,儿京拜上’。
少年有些为难,还是接过来,道:“客人稍候。”
“应当。”陈浖面色不动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