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丈原,蜀军大营。
刚打了一场大胜仗的诸葛亮满脸忧色,惆怅不已!
此次北伐之前,为防汉军重蹈前次覆辙,诸葛亮不但特意请了刘琰随行监军,还派李严总督粮草,出斜谷以资军用。
而蜀汉大军则安然驻扎于五丈原,静候魏军来攻。
受马谡的影响,诸葛亮如今也改变了旧有的“攻城、掠地、夺人”战略,改为“消灭魏军有生力量为主”的战略。
而屯兵五丈原,正是诸葛亮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诸葛亮把交战的主战场定在五丈原西面缓坡,在此地布置了魏延、姜维、王平、高翔、吴班五大部将和重兵。
五丈原地形呈东西狭长状,南临秦岭、北临渭水,东部地势狭极且高企,除西面外,其他三面根本无法用兵。
诸葛亮把蜀军一分为五,分别靠近五丈原四周驻扎,东、南、北三面兵力极少,主力军驻于西面,中军驻于高地正中央。
在这样的仰坡地形交战,具有战车和骑兵优势的魏军会被最大限度弱化,而蜀军轻锐在这里则拥有相对的地形优势。
但战争开打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从来都不是适不适合打,能不能打,而是由双方主将战意决定的。
毫无疑问,蜀军在魏境公然驻军的行为充满了挑衅,这让魏军上下无论如何都很难沉得住气。
可蜀军大营驻扎在十多丈高的五丈原高台之上,除了从西面缓坡发起进攻,魏军根本不可能从其他方位发起进攻。
司马懿率军到来后,也对这个地形一筹莫展。正常来说,他应该将兵马驻扎在五丈原的西面出口,紧紧盯住蜀军一举一动。
可司马懿却将魏军驻扎于东面,背临渭水,兼顾防守斜谷出口和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