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连忙上前搀住诸葛亮:“丞相,保重身体要紧,不值得为此事生气,马谡文武兼备,想来此举应该经过深思熟虑……”
诸葛亮深深呼吸几口,摆了摆手,示意自己身体尚好,懊悔的直摇头:“我悔不该把马谡留在成都,我应该把他带在军中啊……”
姜维想了想,拱手道:“丞相,维虽不才,愿即刻赶往交州,劝回马谡。”
诸葛亮看了姜维一眼,摇了摇头,叹口气道:“马谡已去半月之久,汉中距交州数千里,往来二三月,你此时前往,已是为时已晚。”
姜维缓缓放下手,斟酌再三说道:“丞相,马谡信上所言,颇有道理啊,为何我季汉不能行划江而治,先灭吴后灭魏之举?!”
闻言,诸葛亮一怔,脱口说道:“魏强而季汉东吴弱,两弱率先自相残杀,岂不是给魏国坐收渔人之利?”
姜维想了想,小心翼翼反驳道:“丞相,今日之季汉,已非昔日之季汉。况且,马谡此去东吴,未带一兵一卒,倘若真能颠覆江东,又何乐而不为?”
“有丞相在,我三十万大军,难道还挡不住区区魏国?”
诸葛亮又是一怔,恍然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自动将马谡代入到蜀汉军政体系。
实际上,马谡现在是单独的个体。
严格来说,已经与蜀汉没什么关系了。
于是心下暗付:马谡此时去交州,莫非真有颠覆东吴之良策?
不会吧?
韩信再生也没这么厉害吧?
偷袭这种操作,难道可以一直用?
打仗不是讲究奇正相合的嘛,为什么所有的军事规律在马谡哪里都失灵了?
诸葛亮倒不是不理解,而是觉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