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这是老普林尼的描述。那位古罗马博物学家的记录中,古罗马人喜欢食用在黑暗中闪烁光芒的蛤蜊。”
弗兰克斯坦很喜欢读老普林尼的《自然史》,其中最吸引他的是那些匪夷所思的神秘生物。
比如「耶鲁」,一种大小与河马接近的动物。有着大象的尾巴,野猪的下巴,或黑或黄褐的皮毛。
最奇妙是它头顶的两只角,一只是弯的,另一只是直的,角能三百六十度随意转动。
尽管在老普林尼亡故后的一千九百多年,有史记载之地从来没发现所谓“耶鲁”的化石标本。在英国王室纹章兽图中,它却早就占有一席之位,是比较知名的图像符号。
这世上会否有某个神秘角落,古书上的奇兽在那里秘密生存着?
弗兰克斯坦不免有此幻想,而因为珀尔熟稔提起老普林尼的著作内容,对这位荒岛求生者更多了一份亲近。
“《自然史》绝不能全信!老普林尼有个老毛病,会混淆传说与现实,治学不够严谨。”
查林杰教授不认为奇异怪物们存在,当即给认为有魔法阵存在的弗兰克斯坦泼了一盆冷水。
弗兰克斯坦的脸色马上暗了下来。
对此,周围人或视而不见,或是赞同查林杰教授的说辞。
珀尔立刻品出登岛者之间的暗流涌动,这些人哪怕有相似爱好而聚在一起,但不意味着认可对方的观点,彼此之间相互不对付也正常。
这就是十九世纪,智慧、愚昧、信仰、怀疑相互交织,时战时合。
某一种学说,有它的支持者就有它的反对者。即便是后世,科学与神秘学的边界也不是彻彻底底泾渭分明。
珀尔没有偏向谁,只在意套到了话。这个世界与前世虽有些许不同,让她要谨慎措辞。
眼下,她又确定有一处相似,两个世界都存在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类似试探必须继续,以而完善珀尔?兰茨先生的人物背景。
不动声色地话锋一转,没给登岛者们起言语争论的机会,将话题主动权捏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