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辛苦了。”梁九功赔笑应是,见康熙稍稍不那么心烦了,才温言劝道,“十四阿哥打拼不易,皇上,咱们这么打击十四阿哥是不是不合适?再说这事儿若被朝中的御史知道了,又该参本皇上懒怠,不愿勤政,愧对大清列祖列宗了。”

“随他们参去,到底朕是皇帝还是他们是!”康熙突然发怒道。

梁九功忙闭嘴,不敢言了。心里却想着,这是没办法的事,再发火最终还不是得听着?御史那边有纠察皇帝和百官行为的权利,新国法上明明白白写着,参本若无错,帝王无权凭个人喜好处置官员。

康熙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不是没挣扎过,没用。从胤礽成功建立了独立的司法监管制度后,一切都以律法为准则,包括皇帝在内所有人都要遵纪守法,奉公尽职,如有违背不仅要接受审判,还会被公之于众。

康熙可不想他混了几十年的好名声毁于一旦。他还想在死后,得个“千古一帝”的称号。

再有这种司法制度下,确实肉眼可见大清吏治清明,政权既稳定又民主。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此种制度几乎可以杜绝昏君的出现。为了大清的国祚永昌,康熙也不是不能忍。

饮了两口茶败火后,康熙把最后一本奏折看完了,却火更大了!

这本奏折是礼部尚书和众御史联明请奏,希望皇帝能顺应民意,去太子庙“看望”太子。说是看望,康熙心里清楚,这帮人其实是希望他拜一拜太子。

老子拜儿子?这还有没有理可讲了!

外人都传言说太子飞升,上了天,位列仙班了。其实只有康熙最清楚,胤礽根本就没上天,这些年,胤礽时不时地就会出现在他跟前,监督他当个好皇帝,再杠他几句,把他气个半死。

这紫禁城就是胤礽给他建的一座无形的牢笼。上一世,他如何圈禁的胤礽,如今胤礽便如何圈禁他。胤礽还让他继续当着皇帝,表面上胤礽给他留了“体面”,而他虽不为帝王,却成了所有人超越帝王的存在——神,所有人崇敬供奉跪拜的对象。

其实这一举,也是胤礽对他的报复,如前一世一般,他圈禁了太子后,还自夸自己是充满仁爱和宽容的慈父。如今的一切,恰恰是反过来了,不过却更狠些。

胤礽让他彻彻底底厌憎了,他曾经所在乎牢牢紧握的帝位和皇权。

杀人诛心,不过如此。

外人哪会知道,外表活得光鲜的帝王,实际上心里很苦,备受煎熬,活得比狗都不如。

胤礽如愿了,这皇权他腻了,这帝位他早就不想做了。如今却像被判了无期徒刑一样,困在这儿位置永无尽头。

三日后,康熙抵达京郊的太子庙,望着大殿正中央供奉的酷似胤礽的神像,不禁红了眼眶。

往事一幕幕,如刀割在心头,闭了眼,便垂泪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