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页

从抚顺县到三友村,有三十里地的路程。以司南为例,步行需要走上四个来小时,但坐驴车却只需要一个小时多一些。所以哪怕这一个来小时尘土飞扬,飞飞跃跃,跌跌荡荡的,他们一行人到达三友村的时候也还不到晚上七点钟。

刚上路的时候乌明还与赶车的的村民寒喧客套了几句,不过等彼此说了名字,面对这一路你是风儿,我是沙的路况,也没人有心思说话了。

原本想要借着身上的挎包拿块纱巾出来遮脸的,可惜司南两只手都抓着提包带子,并不敢松手,也就只能那么硬挺着了。

于是扬风抬风,在刘海竖起之时司南在心中大喊了一句:让这夹着的尘火的风来得更猛烈些吧。

╮(╯▽╰)╭

赶车的王铁柱在出门接人的时候,就得了他们二生产队蔡队长的指示,所以一回到生产队,就将驴车赶到了分给新知青的住处。

“到地了,下车。”驴车在一处院子前停了下来,王铁柱跳下车将虚掩着的院门打开,赶着驴车进了院子。

在院前下车的司南等人,一边打量这处朴素的农家小院,一边跟着驴车往里走。

到了里面的土坯房前,王铁柱就吆喝几人卸行李。

一时等四人卸完行李,王铁柱才指了面前的土坯房道,“男的一间,女的一间,中间的外屋地锅和碗架子都一边一半。咱村有两口井,你们去村东边的井打水。呐,看见那颗树了吗?井就在树边上。”王铁柱还想指一指西边的井在什么地方,不过这处院子离村西边太远,指也没有参照物,王铁柱就放弃了。

说完也不理这四人是不是还有什么问题,留下一句老支书和会计一会儿就来的话,就赶着驴车走了。

从外面看,这是一个长约九米的土坯房。至于有多宽,这得进了屋子才能知道。

“你住哪边?”乌亮想要往屋里搬行李,但前提得确定他们住哪边屋子。看一眼还在打量屋子和院子的乌明和柴简,直接出声问了司南。

司南见问,随手指了东屋。

三个大老爷没谁会跟司南一个小姑娘计较什么,见她选好了,就开始屋里挪行李。

……

三友村是由三个前后紧邻的小村子合并的大村子,村子合并后,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三个生产队。

从县上一路过来,先是第一生产队,之后是第二生产队,最靠后的便是第三生产队。

第一年知青插队的时候,三个生产队每队均了几个人回去养活。

没错,就是养活。

刚从城里下来的知青,秧苗和猪草都分不清,镰刀都没拿过,这样的人来了乡下能干什么?不光什么活都干得乱七八糟,还见天的批那个,斗这个的,惹得村民都特别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