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哼,本仙子的脑子才不会进水呢。

你丫个凡人。

隔着柴简和乌明,司南对着乌亮呲牙,完事一扭头,看都不看乌亮的转头不搭理他了。

乌亮:我还有话没说呢。

蔡队长布置好农活安排,村民和来出工的知青们便都按着分工去领了工具。司南不需要领什么工具,不过还是站在那里等着其他人一块往地里走。

就像来时那般,一群人有说有笑的走着,闹着。几个小青年看到被人从驴窖赶出来的驴车,还想要蹭车坐,最后被老支书几嗓子骂跑了。

这驴可比你金贵多了,累坏了它,你来拉车运粮食呀。

被骂的小青年们也不以为意,一会儿你追我赶的跑到人群前,一会儿又不知道怎么的就落到人群后。

冲来撞去的,时不时的就有人高声骂两嗓子,那些小青年也不以为意,仍旧像一群傻孢子逐自乐呵,那皮实劲,乌亮都有所不及。

没错,乌亮用他那高超的社交能力把自己混进这帮小青年的队伍里了。那上蹦下窜的欢快劲,半点不像才下乡的小知青。

乌明和柴简与王铁柱等人走在一块,偶尔停下来指指路两边说些什么。司南猜测这是王铁柱给他们两人做临场教学呢。

人群里,大姑娘小媳妇也都有各自的交际圈,三三两两的说着话。

司南也是这会儿才被桂芝带着知道了哪几个是知青,哪个又是那个写检举信的陈婉。

陈婉是个二十出头,容貌清丽的姑娘,和司南一样也斜挎了个小布包。此时虽然走在人群中,却又被很明显的孤立眷。

桂芝指着陈婉与司南说话时,陈婉也似有所感的朝她们这边看了一眼。

司南僵笑着对陈婉点头,然后装做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迅速收回视线。

这妹纸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

队里也照顾新来的知青,考虑到司南几人刚来认识的人有限,便都尽量将他们安排在熟人的队伍里。就像今儿干活,柴简几人被分给王铁柱带着运粮食,司南被分到桂芝这里掰玉米一样。

在桂芝看来掰玉米这活忒简单,傻子都能看会,因此路上也没跟司南说干这活要注意什么,而是带着司南和几个相熟的嫂子们说起了纳鞋底子凑不够布的话。

这时候的乡下还多是穿自家做的手工鞋。多层旧布用浆糊粘在一起,阴干后按大小剪成鞋底子,最后用顶针,锥子,麻绳加固定型,最后再缝上鞋帮子,一双鞋就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