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页

吃过饭,因司南的宿舍离食堂近,司南便将饭盒都拿到宿舍放着了,转头再下来时就将她那个打掩护的布挎包背上了身上。

司南的钱真的是一点一点攒下来的,而乌明手里的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估计这就跟柴简他们三人的家世有些关系了。

只是至今天都不能回家的家世,怕也是挺叫人纠结头疼的。

……

京大附近有不少独门独院的房子,房子都不大,院子就更小了。房子有新有旧,却 都不妨碍住人。

两人一路走一路问,知道那几年教师行业受到了很大的波及,有些房子都成了死产,心里还有些不胜嘘唏。

那十年,人都疯了。

司南两个最先来了这一片,转了一圈后便准备再去旁处看看。可也不知道是不是先入为主的心态在作祟,再去旁处总是这也挑不中,那也不喜欢的。最后仍旧回到了这一片。

房价还不算太贵,一套京城京大附近的独门独院花了司南三分之二的积蓄。便宜的司南都觉得天上掉的馅饼是牛肉馅的。

其实已经不便宜了,但司南总是习惯性的用几十年后的房价看这些房子,那自然是怎么看怎么便宜了。

要知道这些年来,司南每年都要卖掉不少鸡崽和鸡蛋,还有繁殖极快的兔子们。抛开这些大头,空间里的一些水果和果干也被司南卖了好几年。

不说抚顺县上的那家供销社,只说洮市的几个供销社,津市的几家供销社,司南哪年少卖了东西呢。

司东和司北时常将部队和厂子里发的东西邮寄一份给司南,生活在村子里,几乎没有多大开销。几年如一日的卖下来,开销少,入帐多,可不就攒下了不少钱。

乌明也买了房子,离司南买的这一处有些距离,不过都在同一片就是了。

司南不知道这一片是不是学区房,可司南却 觉得离的那么近,将来一定非常容易往外租。

嘿嘿

买了房,又办了过户手续,司南看着手上的房产文件,一时间感慨不已,多年来一直惦记的事终于实现了。

不 过为了以后的生活,她还得继续努力。

投资啥都不如投资房子安全省心,旱涝保收。

说起来也是司南心思动的快,不然就这样的房子再过一阵子都得被那些真正有头脑的人买回去投资。

她是占了穿越的便利,人家才是研究政策跟风行动的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