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好大一包诶。
费了些力气才将包裹弄回校外小院。司南将自行车推进小院,一关上院门就将车后座上的包裹和行李包都收进了空间。
停好车,司南拿出钥匙进屋。站在冷嗖嗖的屋子里,只犹豫了一眯眯就动手升火点炉子暖屋子了。
之前司南一回来,就直接从屋子进空间。空间里四季如春,暖和得压根不用烧煤取暖。所以搬过来的这些天,外面的屋子一直没点过炉子。
司南一是懒,二也是心疼高价买回来的煤。
没办法呀,如今买煤还是要凭煤证的。她一个拿生活补助的大学生哪来的凭煤证,不过是天暖和的时候多跟一些需要用钱的人家用钱换些煤和柴留着做饭罢了。
乌明走了好些天了,第一批结束比赛的运动员和部分随行人员已经回国了。相信乌明也快回来了。
住没住过人的屋子瞒不过人,所以司南准备从今天开始每天都烧一炉煤,不叫屋子太冷。
再一个,她和乌明的宿舍都是一样的,她们没有暖器取暖,乌明那里自然也没有。等乌明回来,说不定也会搬到这边来住。
一时又想到曼谷那边的天气,突然觉得她得买些感冒药和姜块备着了。
一边胡思乱想,一边就将屋中间的铁皮炉子点着了。
炉子点着后,屋里的温度也开始缓慢回升,不过司南也没在这里久呆,下一秒就进了空间。
进了空间,一边脱掉身上的又厚又重的棉衣,一边拿了把剪子去拆包裹。
打开后,司南才发现这包裹为什么那么重。
三条加起来,足有三十斤重的腊肉。两包各二斤左右的木耳和干蘑菇,还有一些花生,瓜子,黄豆,红豆,萝卜条子,菜干,果干……
然后司南又从杂七杂八的东西里,找到了一封信。
没管那一地的东西,司南先拆了那封夹在包裹里的信。
信是村小的那位校长写来的,一是感谢司南远在京城还惦记着村里孩子的前程,寄来了那么重要的教学资料。二来是告诉司南夏天的那场小升初,村小几乎全军覆灭,不光学生们受到了严重打击,就连村小也受到了质疑,为此村小进行了人事变动。
即随又在信里说了一回村小已经按着司南送过来的教案以及往年司南的补习方式重新调整毕业班的学习计划。同时,将司南送来的教案进行分解,将其中关于低年纸的学习要领交给低年级的任课老师进行参考……
最后又告诉司南,包裹里的东西都是三友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们对司南的感谢。
如果没有这一次的小升初失利,也许那里的人压根就不会注意到司南那几年负出了多少心血。明显的的对比,惨烈的结果以及司南等人的高调离开,都叫人们有了某种惋惜和觉悟。
……
心里有些莫名的感动和感慨的将信放好,司南想了想,又将包裹里的东西都拿到了空间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