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这话,大家的视线就从周玉棠和莫二丫身上收了回来,笑着说了几句话便自各散了。
“司南姐,这些都是京城本地人吗?”
“这你可问到我了。有的是本地人,有的是像我们这样的,还有上来做生意的,读书的,都说不准。”司南笑着指了指不远处正带着小孙女玩秋千的老爷子,“还有投奔子女的。”
不少人留在京城这边工作了,就将老家的父母家人接过来的。
“我记得司南姐的兄弟都考上大学了。”说起这个莫二丫就是一阵羡慕,她也不是没跟着考过,可惜就没人家出息有本事。“也不知道你们这一家是怎么凑到一块的。”
“许是出生前自己挑的?”司南开了个玩笑,又跟莫二丫说起了孩子这个话题,“上几年级了?”
“开学就高一了,不过那孩子偏科……”
“我们家那个还好些,不过也是年纪小,看不出什么来,过几年再大些,差不多就能看出来文理层次了。对了,孩子将来学文还是学理?”
“不是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我就准备叫这孩子学理了。”这个在孩子上初中的时候,莫二丫就想好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好大学。”
考上好大学,学个好专业,将来才能分到好工作。
司南听了点头,“还是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他要是自己不爱学理,你就是将嘴皮子磨破皮了,他都听不进去。我班上就有个学生,本就不想学医,家里硬逼着报了专业。不想那孩子学了半学期,直接转专业了。”没跟家里说一声。
“我也怕这个呢。你说说现在考大学多难呀。若是专业没选好,工作再分得不咋地,以后可怎么整?你还不知道吧,不光县里,就是市里的好多工厂现在效益都不好,有的一年多都没发工资了。大小伙子还不像姑娘家,没个好工作将来怎么处对象?
还记得咱们村早年进电厂工作的那个韩家大小不?抢修的时候被电了,一只胳膊都没了。也就是电厂的效益还不错,不然就这样的,以后可怎么办?媳妇都得跟人跑了。
像我们,若不是早早就进了学校得了编制,这家家一个孩子的,以后学校都得跟工厂似的黄一半。你说他不好好学习,难道还回村里种地去?长那么大,碗都没叫他捡一下,叫他种地还不得饿死一家老小?而且我们的户口都不在村里,也没那个土地给他种……”
“姑娘家也愁呀。”司南就生了个闺女,她比任何人都愁的慌。好在柴简几个都挺靠谱的,从小就教家里的孩子一些身手,不然一个姑娘家家的,司南总担心她会在外面遇到坏人。再说说学习这事吧,“如今学习压力大,才多大点的孩子作业一写就是大半夜,放假前我就发现那孩子看人都眯着眼……”
一般近视的人看东西都会眯着眼睛看,时间一长就得配眼镜。眼镜一戴,就容易叫脸转形。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对眼镜有了依赖,之后度数不降反增,离了眼镜就是睁眼瞎。
好在司南家的柴蘅发现的早,还能矫正过来。
司南和莫二丫一路说着孩子经走在前面,柴简和周玉棠则并排跟在这二人身后听了一耳朵孩子的话。
莫二丫与周玉棠两人一共有两个行李包,都不大,很普通的那种绿色的,印有上海字样的手提包。
此时莫二丫拎一个,周玉棠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