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此习以为常, 贾敏更是毫无二话,单凭长青当初留下的丹药救了林如海的性命,都够林家人把她奉为恩人, 立下长生牌位日夜祝祷了。

再说林如海,他纵然是个好官, 可毕竟还是个父亲, 身后有娇妻子女要靠他庇佑。作为朝堂官员, 林如海愿意以身殉职, 贾敏也愿意和他生死相随,但是尚且年幼的一双儿女,却是他们夫妻心中最大的牵挂。

故此林如海只把黛玉在身边留了一天, 就命她带着幼林栋,去甄家家中暂住,也是想要避过官场混乱的意思。

黛玉却不愿, 她看着躺在床上的林如海, 声音轻柔却坚定:“父亲,如今林家正值危难之际, 女儿怎能一走了之,置身事外呢?即便是栋哥儿,他如今已经八岁,圣人的道理即便不算很懂,大是大非却也明白,您此时让我们姐弟二人离去,岂非是低看了我们?”

林如海闻言,还不待答话,旁边的林栋也出声了:“父亲,姐姐说的正是我想说的,我知道如今林家处境危急,可一家人本就应该同心协力,祸福与共才是。这是您从前教导我的,知行合一方是正道,如今孩儿只想践行,方不辜负父亲和先生的教诲之恩。”

看着女儿和儿子的眼神,林如海沉默良久,既说不出拒绝的话,可也不敢答应下来。

黛玉不忍他左右为难,宽慰道:“父亲,我跟随师父学医多年,自保的能力还是有的,您不必担忧我的安全。就算是栋哥儿,我也能护他安好,不让您有后顾之忧,您不必顾虑我们姐弟,只管放心做您想做的事情就好。”

林如海看着已经亭亭玉立的女儿,想起当年离家之时的黛玉,才只六岁,将将到他腰间,看着小小一团,如今却也能保护弟弟了。他心中五味杂陈,一时觉得女儿有本事了高兴,一时又想着孩子离家在外多年,乍一回家又要为自己忧心,不免有些愧疚难当。

只是这些话,林如海怎么也不会对儿女说起,故此长长的叹口气后,他只妥协道:“如此便留下来吧,只是切记要保全自身为重。”

黛玉和林栋姐弟见他答应下来,俱都欢喜非常,忙点头应下不提。

待到贾敏处理完家事进来,得知此事后沉默半晌,也只得点头应下。正如黛玉和林栋所言,一家人本就该风雨同舟,祸福与共,她的这一双儿女,在此此事上做的本就是对的,贾敏担忧却也为他们自豪。

长青远在玉泉山的庄子上,并不过问官场之事,可英莲与封氏时常会来拜访,偶尔也会和她说起江南官场震荡之事。

林如海作为大乾国最年轻的探花郎,祖上又是列侯之家,妻子也是国公之女,家世背景不可谓不显赫。他初次崭露头角,就得了当今皇帝的青眼,被封为御前行走,是满朝皆知简在帝心的人物。

可就是这样的人,却在江南一待就是十多年,从兰台寺大夫到巡盐御史,林如海一点一点摸清了江南官场的实情,然后一击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