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娇:“那你去找他们玩啊?”
刘启还想着教阿娇认字,或能解读出牛皮小册的内容呢。
自然只能沉默以对。
阿娇用一双落满星辰的大眼睛真诚地看着舅舅,嘀咕道:“大人总爱撒谎……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诚实地说出来不行吗?我们做小孩的,又不会嘲笑你。”
尽管阿娇限于身体的原因,说太长的一段话吐字不清带着小奶音,常和她相处的刘启还是听懂了。
故而,刘启:“……”
旁人不敢笑。
窦太后不惧皇帝的威仪,笑得快岔气了。
直到阿娇三岁半,才刚读完《苍颉篇》。这部书为识字课本,内有五十五篇,足以涵盖大部分的常用字。这进度看着挺慢,实则足够快了。要知道,小皇子们一般是虚岁八岁时,才会进学。
那之前,皇子的母亲们或多或少都会想办法给孩子启蒙。进学的时候,也不过是刚读完《苍颉篇》罢了。
学里还会教一遍《苍颉篇》。
哪个阶段该学什么,阿娇知道得很清楚。
这个岁数学完《苍颉篇》,绝对是早教、或者早早教的范畴了。
这个岁数,阿娇终于不用只吃清淡、原生态的宫廷版“婴儿辅食”,只要不过量,什么都可以吃一点。
大舅舅再让阿娇看牛皮册子,她就开口说说:上面的字,我认识了。
刘启很激动啊,问阿娇:你念给我听。
天知道他百忙之中抽出空给外甥女启蒙,有多么的耗时耗力。阿娇很聪明没错,可小孩子学东西是要和玩耍相结合的,他跟一个两岁的孩子讲什么“天下皇帝最大,你要听话”,也要小孩子听得懂啊。
这导致刘启和外甥女的感情越来越深——付出太多了!而且阿娇的确是又聪明又孝顺还伶俐可爱。他偶尔暗暗想着:合该是他的女儿,怎么是外甥女呢?
阿娇磕磕巴巴,念出一篇腌菜的食谱。以芜菁为原料,也就是现代俗称的大头菜。采收之后,洗净切成粗细均匀的长条状,加入干花椒、适量的盐腌制一整天,再倒掉涩口的水,码放放在竹篮中压上重物。
两日左右,水分沥干,取出晾晒一日,放进密封的瓮中存放。
随时想吃,取出一点就行,可以保存很久。
刘启:……
阿娇:“上面说,同半肥半瘦的豕肉合炒最佳。”
刘启看着外甥女不住咽口水的模样,很怀疑宫里是不是虐待她了。
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还是好东西见得太少……没出息。
“午膳给你羊肉吃,比豕肉更美味。”
阿娇不稀罕,汉朝建立才多少年?还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呢!大舅舅刘启身为皇帝,崇尚节俭,并不好奢靡。二十多年后,宫里享乐之风盛行,烹饪技艺依旧匮乏,更别提现在。再好的原料,处理手法稀烂也不会太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