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午后赐下一些珍稀的药材, 内侍表示:陛下虽然没有亲自过来探望侯爷,但心里是记挂着侯爷的。无奈政务繁忙,他实在是脱身不及。
千言万语, 汇成一句:表兄只管安心在别院里养伤,不必担忧。
阿娇:“……”她在回想,阿母到底还有什么可以图谋之处。一时脑洞大开,连舅舅或外祖母曾留下一封可以废立皇帝的密旨之类的荒谬剧情都想到了。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长门宫里也没有等到一个禁中遣来斥责阿娇的人。
一切悬而未决,阿娇心中有许多的猜疑。几日里,多次梦到刘彻站在床边,用深沉的目光注视着她,吓得她惊醒过来。幸而,这只不过是噩梦而已。
时间一晃过去半月有余。这期间,宫中的王夫人诞下一名男婴,关押在狱中的王不丕随即被问罪。罪名很多,什么侵占百姓田地,戮害良家女子,纵容仆从为祸乡里之类。
别院里的一场冲突,根本没被提及。
刘彻委派酷吏审理此案,王不丕很快在牢中自尽了。
阿娇知道此事的时候,朝堂正处于风云变幻之际。
这一日早朝,御史谏言:王夫人不晓事理,纵容幼弟为恶,陛下当疏远她,再仔细分辨诸嫔妃的贤邪。
往常要是有人敢对后宫指手画脚,刘彻一定请他去吃牢/饭。
这一次,一向刚断□□的帝王却表示,你说得有些道理。
立刻又有御史站出来谏言:陛下,后宫美貌的女子数千人之多,不利恭俭养德,助长奢靡的风气,上行下效,使内多怨女,外多旷夫。长此以往,将使得多年征战后锐减的人口得不到补充,对于国家来说不是好事。
之前谏言的御史目瞪口呆:我是以把脑袋别在裤腰上的孤勇往前冲,你是彻底不要命啦!
帝王沉吟半晌:“你说得也有些道理……孤欲遣散后宫,诸位以为如何啊?”
回来神来的御史隐约察觉到,不是同僚胆大,乃是风向有变化。
阿娇永远是慢一步知道消息的,直到董君送来几位女使,她才晓得宫中预备逐批放出宫人。她面前的女使是第一批,足有一千多人。
宫中其实有两次遣散宫人的经验,经办放归之事可谓有条不紊。
阿娇听一位女使言语。家中亲族俱在的,可以带着一笔遣散费归家。宫人情愿嫁人的话,离宫的时候会有专人保媒拉纤。毫无依靠的,如几位女使一般,也可以再寻良善的主家为婢。
见过世面的宫人,长安权贵都是争着抢着要的。
哪怕贪花好色之徒,一时之间也不敢打宫人们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