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村的感受,仁王同样能感同身受。

毕竟当初幼稚地死盯着真田的人,正是他自己。

这么看的话,运动员的心路历程总会有达成共鸣的部分。每个人总会有他定义里的“宿敌”,那是促使他不断进步,不断向上的动力和压力。

幸村和手冢对上的那张比赛,仁王去看了。

那个时间段他没有比赛,一些采访也让经纪人推掉了。他看着站在球场两端的熟悉的脸,仿佛时光倒错。

当年的幸村和手冢也是比过赛的,在u17青年世界赛上。

那场比赛里,赢的是幸村。

而再那之前,在比赛之外,同为关东名校的“一年生部长”,在网球周刊的观点中,幸村的实力也是强过手冢的。青学的成绩没办法用好来形容,而同一时间的立海大则是在几乎更换了整个正选名单,由一年生组成了一整个网球部决策小组的情况下,拿到了全国冠军。

对于一个网球手来说,除了比赛,其他都是细枝末节。但对于同为网球部部长的幸村和手冢来说,带队时的团体战成绩,毋庸置疑也是个人能力评价的一部分。

现在的幸村和手冢,已经没有“网球部部长”这个身份了。

们的队员们对他们的认可,和类似“永远是部长”这样的言语,只是代表着他们对他们曾经部长的尊重,实际上他们并不会真的将部长工作丢给已经不是部长的朋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