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出头年轻的新帝,两朝老臣竟也看不透。
“所以,我找你来就是想着……你在御前,能否……”耿砚艰难而局促地开口,“如果不行就算了,不必勉强。本来…你也未曾受恩于我。”
宁如深明白了,耿砚是想让他探个口风。
外人都以为他圣眷在身,但只有他知道自己不过是泥菩萨过河。
他默了默问,“如果认下贪污,会怎么判罪。”
耿砚开口,“抄家,流放。”
抄家,流放。
宁如深看向他,复杂赞叹,“那你心态还挺稳的。”
都要举家南徙了。
还又是趴他院墙,又是请他吃饭。
“入朝为官,早就有这种觉悟了。”耿砚喝了口茶,“如果真被流放边疆,大不了以后我就去卖……”
宁如深身躯一震。
耿砚,“烤红薯吧。”
宁如深松了口气,“说话不要大喘气。”
“……?”
宁如深移开目光。
他指尖摩挲着杯盏,微微垂睫:觉悟吗。
他从来到这个时代一直浑浑噩噩到现在,拖着病假有意回避的问题终于又以这种方式摆到了面前
在这场权利的漩涡中,他究竟是永远地置身事外,还是放任自己随波逐流。
亦或是主动踏入其中,走出第三条路来。
半晌,他靠着窗框同耿砚道,“再给我加份水晶包。”
耿砚乍地没回过神,“什么?”
“加份水晶包。”宁如深托着下巴,看向他,“现在我受恩于你了,吃人嘴软。”
耿砚眼底微怔,“你……”
宁如深笑了一下。
他已经想好了。
他揣起袖子,悠悠侧望,“没办法。有人说我身手了得,不走寻常路。”
宁如深休息了一天就准备回宫复职。
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况且耿尚书的事拖不得。
他久违地换上一身朝服。估摸着李无廷下朝的时间,踩着点去往御书房报道。
到御书房外时,李无廷还没过来。
只有小榕子候在门口,问了声安,“宁大人安好。陛下刚下早朝,大人再稍候片刻。”
宁如深拢起袖子,“不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