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天气不太好。”黄柏泉拧开瓶盖,把水递给陆鸣,“有点闷。”

“没事。”陆鸣仰头喝了口水,“反正是预赛,跑一趟就行了。”

4月渝州的温度已经不低了,空气里确实有些闷,陆鸣热了会身就觉得身体温度上来了,他也没有一直热身。

比赛在上午10点开始,陆鸣在第三组的第6道,这一组里他唯一认识的选手就是荆秦,对方位于第4道,荆秦和陆鸣一样这次兼了100米和200米两项,作为去年的百米最佳纪录创造者,荆秦的出场引起了其他组选手和记者们的关注。

陆鸣则属于无名小卒的范畴。

主要是他看起来年纪就不大,加上一直闷着头不吭声,不是那种一看就特别引人注目的选手。

“你觉得荆秦和陆鸣这组谁会赢?”陈清问寇亮,陈清刚刚在第一组已经跑完了,轻轻松松跑出了小组第一。

“荆秦吧。”寇亮回答得很随意,“但状态这种东西,说不准。”

国内短跑界一鸣惊人的选手也有不少,但只有他们这一批成绩一直稳定的选手才能在国际赛场上出场,教练们也往往让他们承担起重大赛事的责任。

只有一直积累、一直有进步的选手才能在短跑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那我选陆鸣。”

寇亮睁大眼睛,一脸疑惑地看向陈清:“你为什么比我这个师兄还相信陆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