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体育频道的解说词里只会说陆鸣来自苏省,可他们知道,陆鸣是出生自他们这个小镇,在他成为运动员以前,他一直成长在这里。

现在的他们和昨天已经不一样了!

不少在外打工的人会和人介绍“陆鸣和我是一个镇的”,即便别人对他们所在的地方依旧没有概念,但那些人至少知道陆鸣。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陆鸣站上奥运会决赛场的意义。

陆鸣比赛结束后,立刻收到了刘飞人发来的信息,对方先祝贺陆鸣拿下了银牌,又告诉陆鸣,18号的200米预赛他会去看。

100米他之所以没来,主要是因为鸟巢观众多,加上110米栏项目的准备一直被媒体猜来猜去,刘飞人想尽量不受干扰地完成这一届京市奥运。

110米栏的预赛和男子200米预赛在同一天,10点05比男子200米,结束之后下一场就是110米栏,这两场比赛的时间安排都差不多,两人正好可以多交流交流。

陆鸣的夺银让刘飞人赛前的关注度减少了一大半,毕竟媒体人手有限,具体分配到各个项目的记者人数就更紧张。

可以说,现在盯110米栏项目的记者依然很多,可陆鸣突破性地跑出9秒81之后,刘飞人已经不是田径这一项目的独苗苗,观众们对他的期待也降低了不少。

以前所有的重担都在刘飞人身上,即便他是大心脏型选手,但终归也会有低迷期,他的训练、比赛包括个人生活都在媒体显微镜式的关注下。

这些都是他的压力来源。

但这届奥运会,陆鸣进半决赛、进决赛,包括最后的拿牌都有很多值得报道的点,更重要的是,陆鸣虽然只有一个人,但他报名了整整三个项目。

200米的预赛、1/4决赛、半决赛和决赛,加上4100米接力的比赛……

刘飞人并不是为了自己能压力转移而高兴,他所高兴的是,在田径赛场上,他终于不再是孤军奋战,有一个同样强大的选手出现,可以和他一起在那条跑道上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