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站也因两人的正面对决产生了巨大的热度,尤其在罗马站的对决结束后不久、许多田径迷还心心念念那场比赛的时刻。
……
“是不是觉得压力很大?”黄柏泉问陆鸣,“现在到哪儿都被一群记者围着。”
去年这时候还不是这样,改变是从陆鸣跑进9秒80开始的,从那时候起, 业内人士以及田径迷们认可陆鸣在短跑上的成绩,对他的追逐也就渐渐开始。
陆鸣团队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会到这种变化。
陆鸣摇了摇头:“那不是人家的工作吗?”
“你能这么想就是对的。”赵云雷闻言抬起头,“不管记者怎么说怎么写, 做好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怎么写又影响不到你的成绩。”
“我知道。”陆鸣用力点头,“放心吧,我还不会因为这种事就觉得有压力。”
虽然陆鸣心里清楚, 这场巴黎站的男子百米决赛,博尔特确实给了他一些压力。
但那只涉及到比赛相关,对他的心理层面影响有限。
因为陆鸣很深刻地知道,博尔特很强大,这恐怕并非他一个人的观点,和博尔特成为同一个时代的运动员,他既需要强大的实力,在赛场上一步一步刷新个人的极限,但同时也需要强大的心理支撑。
——在输给对方之后,他需要重整旗鼓向对方发起一次次挑战,而非仅限入徒然的沮丧中。
从某种程度上说,一次次输给博尔特,却又能一次次刷新个人最佳纪录的盖伊也是个绝对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