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页

“柳贺你真是书痴,来一趟县城非得往那书里钻。”纪文选不由抱怨道。

柳贺却绕着寿丘山行了几步,他前世也是苏省人,大学之前还在镇江住过几个月,可他对镇江的了解却仅限于三山,却不知寿丘山,纪文选却比他熟悉得多,毕竟镇江府这块地方眼下虽不如同在江南的苏松嘉湖,却也是出过皇帝的,宋武帝刘裕就是在这里起家、进而建立南朝刘宋。

纪文选读书不勤,说起八卦来却头头是道,柳贺从县学外走到书肆的这几步路,他已将刘裕和几位老婆的趣闻和柳贺说了一遍,柳贺不由瞅他:“背《幼学琼林》时怎不见你那么有记性?”

纪文选:“……”

他挨夫子打的手又在隐隐作痛了。

揭人不揭短,这样的道理柳贺竟不懂。

两人入了书肆内,书肆名为清风书肆,因为此地原先有一座清风书院,是为纪念范仲淹而建,清风书院此后并入丹徒县学,书肆反而以清风为名。

书肆内满是书墨的味道,面积是柳贺家的好几倍大,有足足两层,既有四书五经的各类注疏,也有今人的科举备考大全,比如新鲜出炉的嘉靖四十年辛酉科应天府乡试录和四十一年壬戌科会试录,当中的程文备受士子追捧,柳贺进书肆的这一点时间,已有几位身着襕衫的士子掏钱买了。

对柳贺来说,现在看乡试录和会试录还为时过早,但嘉靖四十一年这一刻的会试他却很有印象,翻开会试录,果然,状元徐时行,榜眼王锡爵,徐时行就是后来的内阁首辅申时行,可以说,这一科着实出了不少名人。

柳贺对书肆里的各类书十分好奇,看到几本感兴趣的,他就必须翻着看两眼,柳贺记忆力好得格外出奇,说是一目十行也并不夸张,他手里银子毕竟有限,必须花在刀刃上,若是买了一本毫无用处的,柳贺自己都会心疼。

书肆里的伙计打量了柳贺一眼,见他只看不买,也就没有了打招呼的兴致,招呼别的客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