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成与刘际可二人先回了寝房,汤运凤端了些饭菜回来,与柳贺一同吃了。
饭菜吃完后,柳贺才发现,学堂内除了他与汤运凤外,施允竟然也在,不过这人一向独来独往,柳贺沉浸于书中时,他也捧着一本书在读,一如既往地面无表情。
不过两人毕竟已在书堂见过多次,柳贺慢慢也习惯了与施允相处,他觉得和施允相处挺自在的,对方虽看着冷淡,却是有话直说的类型,没有太多弯弯绕绕。
汤运凤则是柳贺同寝五人中最年少的,平日话也最多,不过没什么心机,他是丹阳县军籍出身,学业上与柳贺相当,因而和田志成刘际可关系平平。
田刘二人都擅与人相交,但他们交好的都是丁氏族学中出类拔萃的人物,柳贺与他们虽是同寝,但交情却并不深。
毕竟就目前来说,柳贺是个名副其实的学渣。
……
柳贺继续看那本题集,题集上讲,破题“不可侵上,不可犯下”,只针对题目进行解读,不能发散,也不能添题、减题和骂题,添题减题好理解,就是多说和少说,不添不减则是将圣贤之意完整地表述出来,至于骂题,就等于是将题目复述一遍,就显得太不含蓄。
要想破题,认题是关键。
柳贺将题集的重点勾划出来,既看方法,也看论证,做到心中有数之后,他便将“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这句重新写在题纸上。
这句话有前句,但不适合发散,只能够针对这句话本身来破。
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说的是夏商周三代之民都是直道而行,朱熹在《论语集注》里也对这句话进行了注释,说夏商周三代的老百姓都是善其善,恶其恶,没有私曲,很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