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页

耿定向进士出身,但他作学问时一贯欣赏纯实的文风,并不喜这种进呈程文的行为,但眼下各级科试出程文集已成为痼疾,并非他小小一个提学御史就能改变的。

耿定向先看最上面几册,这都是来自科举强府的府试程文,士子们果然文采出众,但耿定向看久了,便会生出一股华而不实之感,只觉得这些文章文辞固然漂亮,却不知平实典雅之美。

但耿定向也记下了数名士子,如无锡施策、苏州刘瑊、武进唐鹤征等人名。

尤其武进唐鹤征之文,一看便是大家风范,与旁人为应试而写的生硬文章截然不同,耿定向找来左右一问,与他一同来江阴上任的师爷笑道:“这唐鹤征乃是荆川先生先生之子。”

“原来如此。”

荆川先生便是唐顺之,这唐鹤征是唐顺之的儿子。

之后耿定向又看其他各府的文章,只能说江南江北士子实力差距颇大,江南士子的文章中,耿定向能选出数篇合心意的,江北士子的文章却只有寥寥几篇而已。

耿定向之后便翻起了镇江府的府试程文:“这镇江府虽地处江南,文章不如苏松多矣。”

不过他看了府试第一的文章觉得不错,之后才知姜士昌乃是姜宝之子,当上府试案首倒也实至名归。

“咦?”耿定向道,“这镇江府当真奇怪,府试第一仅有一篇文章入选,第二却有两篇文章。”

他先读姜士昌文章,于镇江府试的水平已有了基本了解,此刻再读柳贺文章,却觉两篇程文理通词顺,皆为不逊于姜士昌头篇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