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页

梁大中此时领了一份考卷,只见这士子文辞典雅,内容也是饱满翔实,只是最后一篇文章写得太仓促了些,五百余字中竟有数个错字,真是可惜。

梁大中只能在朱卷上用青笔打了个叉,虽然心中遗憾,但纵是文章出色的士子也有被黜落的可能,错字是绝对不可取的。

梁大中此时又拿起一份考卷,一日之中看过的考卷太多,寻常文章已激不起他的兴致,此时日头渐落,贡院里也点起了烛火,到这时候,他下笔往往会比白日更狠一些。

梁大中喝了口水,先将考生七篇文章整体读了一遍,并无错字,也无疏漏、涂抹的痕迹,便提了提精神,将文章从第一篇开始看。

初看之时他神色尚有些随意,然而一篇看完,梁大中不由吞了吞口水,神情之中也带着一抹激动之色,他今日经手了数百份考卷,但头场文章中,这考生的头道题是答得最完美的。

文章引经据典、词畅理顺,对四书经义的理解可谓到了极高深的境界,七篇之中仅这一篇都可作为程文供其他士子学习了。

梁大中是福州府学的教授,福州府乃大明科举重镇,梁大中见过的出色士子不知凡几,但手中这张考卷却依然给他一种惊艳之感。

梁大中迫不及待地将这考生的文章继续看了下去,读完其余六篇文章,他才发现,这考生四书功底深厚不说,五经文章也写得精彩绝伦,文章可圈可点之处极多,犹如品尝了一杯好茶,令人齿颊留香。

梁大中毫不犹豫地在这张朱卷上写了一个“荐”字,之后便

将文章呈给了王家卿。

乡试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一房的荐卷须得到每一位房官的认同,只有所有房官都推荐的试卷才能往上呈给副主考,若是房官之间无法达成一致,是否推荐则由副主考与主考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