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允和纪文选回了江南,柳贺无处可去,便依旧住在镇江会馆中。
恩荣宴后,新科进士们要去鸿胪寺学习上表谢恩礼仪,作为状元,柳贺收到了隆庆皇帝赐下的朝服与进士宝钞,朝服乃是内造,为绯罗袍,圆领,白绢中单,还赐了槐笏一把,纱帽一顶,药玉一副。
到了谢恩当日,柳贺上了一封谢表,对他来说,写贺表可谓轻而易举,但他的贺表还是由礼部先审核过一遍才上呈。
上表谢恩之后,柳贺还要率领他这一科的进士谒国子监,谒先师庙,行释菜礼,待这些程序都走过一遍,恩荣活动才正式告一段落。
而对于众士子而言,最激动的时刻还属立石题名之事,隆庆五年这一科殿试结束后,礼部便托工部在孔庙碑林上刻上新进士的姓名与籍贯。
这便印证了白乐天那句“慈恩塔下提名处”,不过北京孔庙碑林中多是进士碑,而西安城的碑林则有颜真卿《多宝塔碑》,柳贺练字时也临摹过《多宝塔碑》,可惜柳贺至今还未去过西安城,殿试之前,他只去过江南一带的几座府城。
和上辈子比起来,这辈子他去过的地方实在是少,实在是因为交通太不便利了,无论坐马车还是坐船都是对忍耐力的煎熬。
……
北京孔庙与国子监始建于元代,秉承的是“左庙右学”的古制,在明初,进士碑原先是立在皇城外供百姓观览的,后来经过日晒雨淋,进士碑已看不出原本模样,朝廷便下令将进士碑立于国子学中,一方面是叫进士们的风采为后继学子知晓,另一方面也有勉励国子生之意。
工部督刻的进士碑制作可谓迅速,若放到嘉靖四十四年以前,进士碑都是后补的,因而进士们很难在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名字碑石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