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页

从这个角度看,柳贺的工资可以说是十分之低,养活他自己勉勉强强,若是要养一家人,加上在京中购置屋宅、过上富裕生活,那还是做梦比较快。

但作为京官,他另外还能收到一笔柴薪银。

京城冬日严寒,朝廷便给在京官员一人发一笔柴薪银,入冬之后便可支取,这笔银钱的多与寡要看衙门实力,但发放时常常能够超过月俸。

另外外官入京时也会投送各衙门打点,翰林院的清贫之处便体现在如此——外官投送之地通常是九卿衙门及六科等,兢兢业业写文章的翰林官通常都在投送范围之外。

然而,一旦翰林官晋升日讲官,便是六部尚书都会派人来打点,毕竟日讲官能在天子面前说上话,本领大的甚至能影响到天子的决策。

因而翰林官人人都想晋日讲。

当然,晋升日讲官也并非容易之事,在翰林院中修一辈子史的也大有人在。

……

“这位公子爱看什么书,话本还是时文?”

柳贺进了书肆,便有伙计前来招呼。

大明朝的书市以四地最为繁盛,一曰燕市,一曰临安,一曰金陵,一曰阊阖,京城的书肆主要分散在大明门及拱宸门附近,到了顺天乡试及会试之期,书肆则更加热闹。

“有什么新书都拿上来。”

柳贺刚支了薪水,话语之间阔气尽显,伙计最是喜欢他这样的客人,柳贺话音刚落,便将书肆中的新书呈上,供柳贺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