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页

“那一日他的地图飘进水里,还是本官送了他一份。”

“俗话说,这会咬人的狗不叫,小弟只问穆老兄一句,若你为同考官,可敢将张相公子的考卷筛落?”

“老兄自然是不敢的。”

在几人身后的桃源知县姚三让听着,不由在心中默默骂了一句。

事情很巧,姚三让也是万历二年进士,和李化龙是同年,不过他运道不如李化龙,分到了淮安府治下的桃源县任县官,更巧的是,姚三让正是柳贺《诗》一房取中的最后一名。

今年会试录了三百人,姚三让排在二百九十六名。

换句话说,若是柳贺未将张敬修的考卷筛落,姚三让这到嘴的进士就得飞了,柳贺又是他的房师,姚三让自然对柳贺十分恭敬。

柳贺初来乍到,他这门生官当得虽然不大,可真到了干实事时还是能派上用场。

……

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学如何治河,对吴桂芳的理论自然也是了解,这段时间走了淮安、徐州、扬州各县,大小支流他几乎都看过,柳贺只能说一句形势不容乐观。

作为漕运总督,吴桂芳给各府分派了治河的任务,柳贺兼着扬州府同知,也要负责扬州府这一块的河流,吴桂芳的计划是在高邮筑堤,以减少淮水对高邮、宝应二县的祸害,计划是他在行使,具体的落实自然在柳贺头上。

柳贺任职的唯一好处便是他背靠漕督衙门,扬州府上下给他大行方便,扬州知府于钱粮、工事上都给他大开绿灯。

但柳贺依然在思索开通草湾河的问题。

他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