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页

“柳三元年少,心气总比旁人高些,等他真正撞了南墙,就当知晓得罪盐司多么不智了。”

扬州城中富商众多,尽管一府财税并非仅由盐商,但盐商们在此兴商业、修学校、兴水利、助危济困,扬州府城中大大小小的客店、商铺、码头,均和盐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前几年高邮、兴化等地遭遇水灾,前任知府

便是请府中富户慷慨解囊,盐商们出了大力,前任知府甚至专门为盐商们刻录了乡贤集。

在这种情形下,柳贺着实不该得罪盐运司衙门。

……

柳贺上门倒也不是纯粹恶心王焕,这六千多两银子虽没什么大用,却可以支付一部分此前欠下的俸禄,而且这笔银子在府衙众人看来已经是收不回的烂账了,柳贺一出手便将银子要了回来,如此也可展现柳贺这位新任府官的威信。

柳贺这几日一直在熟悉衙门中的情况,对扬州府衙上下也有所了解。

扬州府衙中有同知一人,通判二人,推官一人,柳贺上任后,刘同知和姜通判便已和柳贺交了投名状,唯有一位程通判据说是前任谢知府的心腹,他在府衙中分管钱粮,柳贺要账册时,钱粮上的账册上交是最迟的。

柳贺看书快,账册这块,因为有前世的基础,他看起来自然也毫无阻碍,府衙去年的账目及文册他只用了几日就全部看完,看过之后柳贺的感受是——谢知府在任上是干了事的,但干的不多。

以柳贺对谢知府的了解,对方是那种酷爱抓权之人,同知虽为佐贰官,但因谢知府专横的缘故,刘同知的权力甚至不如程通判,后者因谢知府之故在府衙中如鱼得水,俨然是府衙中的二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