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贺默默叹了口气,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柳贺花费了几日将王府科的文卷翻阅完毕,对于削藩一事,柳贺也不是完全没有想法,只不过此前考成法、清丈田亩策,皆是张居正先出个章程,再来考校柳贺,要柳贺出谋划策。
读文卷累了,柳贺揉了揉眼睛,伺候的书吏便进来,替他泡上一壶好茶,笔墨也研好给他备用。
身在这衙署之中,柳贺诸事随意,潘晟无事不会找他,姚弘谟并非他的上级,即使有事找柳贺,也通常是与他商讨。
柳贺将纸铺平,思忖片刻,便在纸上列出了条条道道。
嘉靖朝时的《宗藩条例》如今仍是沿用,男丁过十五领俸禄之事到万历朝时也没有再变,《宗藩条例》对领俸的人数做了限制,非婚生子及来历不明的子嗣不在领俸之列。
除此之外,也要防止藩王拼命生,大明朝也是有那种一生便是几十个的藩王,仅是他一人的子嗣所领的俸禄便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柳贺觉得,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能起到一些作用,但对于宗藩的扩张并没有太大的遏制作用,除非每一个藩王都活到固定的年纪。
《道德经》早已道明了真相——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只是柳贺促狭的想法罢了。
削藩,一方面要从遏制宗藩人数入手,另一方面,也要减少宗室就藩的田亩金银,嘉靖朝时一边削藩,一边让景王就藩时剥夺了湖广大量的田地,这般做法,其他藩王又如何能服气?
若要削藩,就得从皇帝这边动手,若是连亲王就藩都能削的话,朝廷在对其他藩王动手时也能多些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