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府百姓自然议论纷纷,府、县学的教授训导们对生员们更为严厉,士子们则一边抱怨,一边期盼自己日后能如柳贺一般。
在朝掌握大权、恩荫家人,在外有文名流传、人人敬佩,加之柳贺又并非旁人,有关他的传闻镇江府不少人都知晓,仿佛只要他们稍刻苦一些,就能触及到柳贺。
生子当如柳泽远一句,在镇江府早已传遍了。
……
天子圣寿的后一月,他不忍张居正与母亲分离,便命人将张母自荆州接来京,赐张母宝石珍珠蟒衣等,恩遇可谓到了极致,张居正特意上疏谢天子恩典。
观天子今日,恐怕无人能想到,日后张家会是那般惨烈的场景。
朝鲜使臣返回后,因柳贺提议,四夷馆便增加了对熟知朝鲜语和倭国语官吏的训练,四夷馆原先隶属于翰林院,现在则属太常寺管辖。
四夷馆中,会朝鲜语及倭国语的官吏其实并不多,张居正一下令,四夷馆自然立刻行动起来。
柳贺也默默去蹭了几堂课。
他往四夷馆中一坐下,授课的先生战战兢兢,不知他礼部右侍郎做什么来了。
但见柳贺课听得认真,神态与其他官吏并无不同,先生也就由他去了。
柳贺无非是未雨绸缪,近日礼部没什么事,他当值完经筵便过来了,来之前,他特意向天子禀报过此事。
天子笑道:“待柳先生学了他们的话,也说来给朕听听。”
柳贺记忆力一直不错,何况朝鲜语和倭语学起来还不如汉语复杂,他当初可是在四书五经的磨练下成长起来的,区区两门外语自然算不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