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她来说,回村这一路的景象都是新奇的。
过了西麓乡,又走了一段才到下河村,今夏雨水不少,通济河的水位比往年高出许多。
纪娘子告诉柳贺,下河村如今已更名为三元村,正是为了凸显柳贺在科试中创造的佳绩。
柳贺:“……还是下河村更好听些。”
下河村人口不多,就算在西麓乡中,也只是平平无奇的一个村,可自打出了柳贺这个名满天下的柳三元,下河村在丹徒县中的地位便超然起来,县中不少士子文人也常来下河村中行走,只为蹭一蹭三元郎的文气。
村口处有一座解元牌坊,是柳贺中应天乡试解元时所设,经过风吹雨打,解元牌坊已变得有些陈旧,柳贺的状元牌坊虽不在此处,族老们却将柳贺中状元的事迹补充在周围。
马车停在村口,柳贺刚刚下车,就见族老们领着一群族人来迎了,其中有许多柳贺的熟人,也有数张陌生面孔。
柳贺还在读书时,村里人喊他“贺哥儿”喊得亲热,待柳贺中了举当了老爷,又去京城当了更大的官,村里人面对他时便十分拘谨。
众人觉得柳贺难以接近,不过待纪娘子仍是亲切,只是不敢和柳贺打招呼,见了村里的老人,柳贺倒没有身为官员的傲气,仍如过去一般喊着叔叔和婶婶。
“贺哥……”
“贺哥,听说你在京城当了大官?”
虽和柳贺说话时仍不自在,但众人转念一想,比起柳贺的亲二叔柳义,柳贺待他们已极是客气了。
但想及柳贺少时的遭遇,他不亲近柳义也是应当的。柳贺和纪娘子过得苦时,柳义夫妻便又笑又讥,待柳贺有了出息,这一对夫妻又借着柳贺名义在外招摇撞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