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隆庆五年考中进士到万历九年入阁,柳贺只花了短短十年时间。
他是嘉靖三十二年进士,万历二年入阁,用了整整二十一年,这已经不算慢了。
如今的内阁,唯他年近六十,申时行与王锡爵都是四十多岁,柳贺则年岁更轻。
便是身着二品官服,柳贺周身仍有一股难言的锐气,尽管他为人低调平和,并非那等气势迫人的官员。
如此年轻,又如此敢成事,便是张四维这样久浸官场之人都感觉到了压力。
第250章 诸事
两位阁老并肩而行,一人老成持重,另一人朝气蓬勃,此般场景叫路过的官员们多看了两眼。
京中有传闻说张阁老与柳阁老不太对付,似乎并非如此。
二人走了一段,张四维先停下脚步,对柳贺道:“近日兵部那几封疏,你可都看了?”
本月唯兵部的奏疏最多,先是要将巡检司由城内移至城外,以方便缉盗,之后又奏称蓟镇曹家寨要修筑台堡,此系京城边防,阁臣们亦十分关注。
除此之外,还有武臣考核、公费岁额银等事务,有遵定例者,也有改新例为旧例者,事务十分繁杂。
柳贺点头道:“我都看过了,其中最难者,恐怕是高尚忠之奏。”
高尚忠是万历五年进士,如今任户科给事中一职,他奏的是边饷的问题,北方边防一向是大明朝的重中之重,据高尚忠之奏,山西、蓟镇、宣府等都有积欠边粮、冗费繁杂的问题。
张四维笑道:“泽远是否觉得,入阁之后才知国事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