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眼下大明边防的问题不仅是边饷一项,难得吴兑过来,柳贺便与他议论起了兵部的建制,二人说得兴,柳贺干脆去兵部武器库转了一圈——论火铳的制作,大明已初具规模,兵部武器库中便有戚家军所使的鸟铳,柳贺提议道:“大司马是浙江人,可曾听说过温州有一位后进,其名为赵士桢?”
浙江籍的在朝官员十分之多,除了户部少一些外,几乎分布于京城的各个衙门,吴兑连在京官员都未必能认全,何况照柳贺的意思,这赵士桢还不是进士。
柳贺道:“我听闻此人擅制兵器,大司马不妨将其请至京中,与兵部工匠共商兵器制作之事。”
吴兑不知柳贺连兵器制作的事都要关注,不过他仔细一想,这位柳阁老平素就是各个衙门的事都要掺一脚,如今他当了阁老,甘薯在各地推广更多,工部也发明了众多促进农事的用具,百姓们都感念他的功劳。
找个人对兵部来说并不费事,吴兑自然也应下了。
柳贺与吴兑在兵部衙门详谈了片刻,道:“大司马是否觉得,如今各地看似风平浪静,可北方边镇常受袭扰,倭患眼下虽平息了,但倭人狡诈,谁也不知他们如今在筹谋着什么。”
“阁老的意思是……”吴兑不知柳贺用意。
柳贺道:“我想请陛下开海防,派兵至倭岛上探听一二。”
“除此之外,各地边防用兵之情形、边饷如何,还请大司马奉上文书,眼下兵事未起,我等也需未雨绸缪。”
听了柳贺的话,吴兑心中未必乐意,只能先将他搪塞过去。
但柳贺开海的想法还是将他惊到了。
便是张居正任首辅时都不愿开海,柳贺眼下不过是三辅,却有此抱负。
柳贺笑了笑:“大司马应当知道,我在扬州任过知府,仅靠大运河上的盐和漕粮,是养不活这么多百姓和兵卒的。”
钱的总额原本就有定数,若是在明初,宗室还不算膨胀,皇室的开销也未至如今这个惊人的程度,不打仗的话,国库多少能有结余,然而到如今,开销越来越大,朝廷除了从百姓身上盘剥也没法挣到更多银子,到这时候,节流基本已不可能了,只能想办法去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