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页

除非是天子对他动手,他不至于落到如朱纨那般的

境地,朱纨是外臣,他是阁臣,且开海一事在朝廷中也非没有支持者。

但重要的是,他要先将开海一事的好处摆出来,如此天子才能有动力去推进此事,否则柳贺在这将诸事都铺垫好了,推行之后若因达不到期待而终结,柳贺就等于做的是无用功。

柳贺只能道:“还请银台包涵。”

对开海一事,倪光荐并不反对,柳贺如今寻求的也是朝中这批中立官员的支持。

反对开海者,如张四维等官员,根本没有争取的必要。

支持者,不需柳贺多说,他们自能站在柳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回到文渊阁后,柳贺先坐下来,拆开施允寄给他的信,自万历二年考中进士至今,施允已在陕西留了七年,他在信中和柳贺开起了玩笑,说柳贺入阁之后,陕西地方官员们对他都十分客气,不敢轻易得罪。

他原任陇州知州,如今升至凤翔府知府,统七县一州,陕西民风彪悍,又常常遭灾,百姓日子过得艰辛。

施允也是陕西官员中率先种甘薯、玉麦等物者,除此之外,柳贺也和他商讨过,若是能开海,他将请海外商人探索更多能在陕西种植的作物品类,这样百姓也能从中得惠。

施允在信中说,他任官这几年,常常关注百姓生计,柳贺提倡开海,若是能平抑物价,他会更加支持——仅这几年间,一两白银能购买的东西比隆庆时要少了些,当然,百姓的日子比嘉靖时还是好过些的。

柳贺坐下来,静静给施允回信。

朝中反对声响,也在他意料之中,柳贺做好了长期抗争的准备,他暂时没有放弃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