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后一个解释相比,他的私心里更希望是前一个。

但他仍是不能理解,为什么阉党能够作乱?在他看来,这些被阉了的小寺人不过是王宫里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奴才,地位低贱得连商人都不如,凭什么能集聚力量自成一派?

而这个天幕里所说的东林党,他根据那些描述判断,应该类似于儒家那帮吃撑了没事干的人,天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成日里干些批评朝政给国君添堵的事儿。

想到这儿,他继续听了下去。

【当时有一件很出名的“封疆案”,便是魏忠贤支持一个将领名叫王化贞的,建议据守山海关与建州女真作战。而大将熊廷弼认为万不可退守关内,定要在关外建立据点和建州女真打,可惜他手里没有兵权,而王化贞由于有了魏忠贤的十几万兵马加持而得以执行他据守关内的建议,这个方略本来就是错误的,这下十万大军惨败,山海关以东的许多土地拱手让人,由此也给了女真以壮大势力的机会,对最后大清得以入主中原不无影响。】

嬴政听到这,便大致明白了。

听神谕中的“山海关”、“中原”,看来这个明,确实是后世的王朝。

虽然他很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但嬴政认为未必不能靠人事以扭转天命,只要他能力够强,秦国必能千秋万代永远延续,毕竟这乱世多的是逆天改命,在吕不韦之前异人他母亲夏姬也想不到会是儿子能在几十个公子里脱颖而出,当上这个秦王。

于是他还是耐着性子听了下去。

但他同时判断,那个名字奇怪的什么建州女真,倒像是北方的胡人一族,听神谕的讲述,最后竟能问鼎中原,嬴政虽然不是那个时代的人,心里也很是不爽。

【最后吃了败仗,两个人都逃了回来。这事儿本来是王化贞的锅,熊廷弼的主张是正确的,可惜要不是手里没兵,也不会落到如此下场。但正是因为王化贞背后有阉党撑腰,熊廷弼也得罪过很多人,最后却是他被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