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这里,菟裘阅就觉得有些发愁,菟裘鸠这弱身板哪儿吃得了种地的苦?
实在不行,他就去找可靠的佃户租菟裘鸠的田,这样或许更好一些。
菟裘鸠倒是没有菟裘阅想的那么长远,已经开始思索之前看过的书有没有种田相关了。
虽然他脑子里对于种地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但现在跟后世的气候有差别,种植的作物也有差别,完全照搬不可取。
不过二十四节气还是能参考一下的。
咦?
等等,这年头有二十四节气一说吗?
菟裘鸠认真想了半晌才想起来,二十四节气还是汉武帝时期派人测算得来的。
也就是说,现在种地应当有一定经验,但还没有形成系统。
按照汉武帝登基时间看的话跟现在其实也就相差七十多年的样子,气候就算有所变化也不大,所以二十四节气应该还是很有用的。
菟裘鸠准备回头找有经验的老农仔细学习一下。
他知道种田辛苦,但人活着哪有不辛苦的,至少他有了安身立命的东西。
这田是他自己的,是爵位附带的赏赐,还不用担心被抢走,已经很不错了!
那可是一顷田啊,顷这个单位在后世的正式场合都已经不怎么看得到,如今换算的话就是一顷田就是一百亩。
如今的亩跟后世的大小有出入,秦王规定亩为二十四步,取一个大概平均数的话,这年头一亩大概是五百平。
也就是说他现在有五万平的耕地!
菟裘鸠从来没有过这么大面积的土地,一时之间甚至不能想象到底有多大。
他盘算了一下,这年头主要粮食是粟,也就是小米。
小米的亩产量大概是六百到八百斤,不过这里面还会有损耗,比如说去掉麦麸和一些空壳之类的,所以还有出米量一说。
而小米的出米量大概是在七成或者七成五。
假设按照亩产六百斤,出米量七成来算,那么严格来说一亩产量四百二十斤。
再换算一下,如今一石大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也就是说亩产量三石两钧。
而他有一百亩,年产量三百五十石,刨去自己的吃穿用度,或许用不了几年他就能将菟裘阅的那一千石还上!
是的,虽然在菟裘阅而言,这个爵位是为了让菟裘鸠保命,同时也算是小小报答一下菟裘鸠。
毕竟他那个爵位完全是依靠菟裘鸠得来的,他成了官大夫,而菟裘鸠只是一个小小的公士,总觉得他还是占了小孩子的便宜。
到了菟裘鸠这里却也觉得自己有一种欠了钱的感觉。
他心里分的很清楚,菟裘阅想救的应该是原主,但原主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正好让他捡了便宜。
但是一码归一码,他没说第一是担心菟裘阅不相信,第二也是不想让菟裘阅有心理负担,因为菟裘阅如果相信了那也只会平添遗憾,因为这辈子他都没办法再报答恩人。
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没必要做,但他心里却有一本账。
所以后来给菟裘彦提供药方一方面也是不忍看到一条鲜活生命就此逝去,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报答菟裘阅救命之恩。
至于提供制冰方法这个虽然说是为了让菟裘阅夫妇有冰用,但他也用了啊,按照原本家里的存冰,再节省也用不了多久。
到时候他也一样不好过。
这也不算什么恩惠,更何况这些东西加起来也未必能换来一个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