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双方分宾主坐下,杨太太才把打听来的事儿说了。
“那家是当地的大户,虽然地比较多,日常做点粮油生意,但是这点银子不算什么。他们家房子连绵很大一片,都是新建的,还不到十年呢,我听说他们家打地基的时候,下面用的是柚木,整体用柚木做地基,将来有大水了,房子被柚木托起来,是飘在水上的这都是听说的,道听途说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你们是不是想问他们家为什么这么有钱?实际上他们家和盐商有点关系。”
话说到这里,屋子里面的几个女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因为盐商就等于有钱。
但是这几年犯事儿的盐商也比较多,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有钱且容易出事儿。
云芳就问:“和盐商是什么关系?”
“小伙子的母亲出身盐商家族,现如今扬州的李姓盐商就是这小伙子的舅舅。听说他母亲嫁过来的时候,当年人家挑着扁担送嫁妆,前后绵延了五六里地了。他母亲的嫁妆可不只是那五六里地的东西,娘家陪送她半担子盐。”
“半担盐什么意思?”
“我也不是很明白,他们盐商结算的时候都是说一担盐折算多少钱。这个半担是说每年分红的时候,分给她半担盐的花红。所以这家日子过得好。小伙子的母亲一共生了三个儿子,也没姑娘,这小伙子上面有两个哥哥,他是年纪最小的这个。
两个哥哥有一个在家孝敬父母,一个跟着他舅舅在扬州,这小伙子读书好,就来京中了,他如今是要等明年的科举,算是暂时没什么出身功名。小伙子长得不错,个子高高的,仪表堂堂。教我说这个时候你们不用着急,等着他明年考完看看是个什么成绩再说。”
邢夫人点点头:“听亲家的意思是说这孩子过年不回去?”
杨太太点点头:“不回去,在京城赁的有房屋,带的有奴仆,小伙子提前来赶考也有四方结交的意思,身边跟着有妥当的老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