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页

老太太点头:“人家既然问了, 咱们就跟人家商量, 咱们是诚心诚意的嫁女儿,自是好声好气的和人家商量办事儿。

往后是做亲戚的, 也体会一下人家的难处。这事儿办的顺顺利利, 你妹妹和她婆家的人相处的也舒心。先见面,看徐家的意思,过几日请媒人和亲戚族人们一起来,确定了日子咱们就嫁女儿。”

徐家来了之后, 果然如王熙凤预料的那样, 徐家的太太就露出想尽管给他们办理婚礼的意思。

邢夫人别看是个夫人,名义上的当家太太,很多事儿都拿不了主意, 也不说话。

王熙凤一口答应了下来,徐家看好了几个日子,看荣国府答应的很爽快, 立即说了几个让荣国府选。

他们家更想让早点办事儿,毕竟全家都在京城, 吃住开销都要花钱,而且老家还有很多事儿等着办呢, 尤其是五月要收粮食,种地是眼下的社会大事儿,收粮食更是重中之重, 天大的事儿也要为收粮让路。

现在是二月,王熙凤算了一下,觉得四月初是个好日子,那时候不冷不热,而且还有时间给徐家的人准备,不会误了人家回去收粮。

徐家立即应了,就计划着这几日请媒人走流程,商量着送嫁妆。这事儿算是敲定了,王熙凤直接通知全家,四月份要嫁二姑娘。

王熙凤一向喜欢干这样的大事儿,就想让人家看看她的本事,于是很高调的把全家的内外管事们叫来,吩咐说这两个月家里就操办二姑娘的婚事,谁要是敢在这事儿上拖了后腿儿闯了祸,她绝不饶恕。

气氛都已经烘托到这儿了,家里的人都知道了。

接下来几天就是开始通知亲友,顺便也开始写请柬告知亲戚。不提姐妹们如何打趣贾迎春,这几日家里因为她的婚事开始了新一轮的迎来送往。

嫁女儿娶媳妇是族中的大事,族人们都成群结队的过来,家里不富裕的送几尺布几两线。日子过的好的送些银镯子金包银的簪子,也是添妆的意思。荣国府还提前准备了东西给他们带走,算是还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