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是印刷业的黄金时代,书籍需求大、朝廷对印书的管理并不严格,做图书出版很是可行。
然而,雕版印刷已颇具规模,成本低、熟练工效率高,在目前和今后很长的一个阶段都将是主流。
用土、木活字印刷诚然更灵活,但汉字太多了,打造模具的成本很高,竞争力却不算明显。铜活字精美,可以考虑,但还是得做跨时代的革新,比如……古登堡铅字印刷机?明快打字机?再研制配套的油墨,改进造纸工艺,工程量却又有些大,而且,铅字有毒,对工人的健康有害。
先记下来,等到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之后才能考虑。
·
笔记翻了一页。
“重农。”
周不渡记下第二个关键词。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农业社会向来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大周自然不例外。
当朝天子行仁政,极重农事,不仅亲自劝课农桑,而且改了三司,使户部、工部、都水监、司农寺等专门分管各自的领域,州县长官皆以劝农使入衔。国本很是稳固。
但大周的土地政策与历朝历代皆有不同。自开国之初,太宗就明说了“田制不立、不禁兼并”,土地是他用来换兵权的那杯“酒”,老臣们交权之后大都广置田宅,成为新的大地主阶层。
这倒不能说是破罐破摔,毕竟古有兼并、后有房地产,人类从来都没能真正解决土地问题,既管不了,索性就放开了,想办法缓和矛盾、转移风险。
大周的办法有二。一是大力推行科举,让门阀也只能通过考试做官来巩固地位。二则是完善税收、租佃和社会福利等制度,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农业增产,让失地的农民能够平稳转化为佃农、手工业者和商人,有饭吃就不至于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