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他多爱民,而是因为他生在大汉。
武风雄厚,崇尚公羊儒,大呼“九世之仇犹可报”的汉人,若遇到这般危国之战,也定会执起刀兵奔向战场。
大汉都城亦是长安。或许民众死前也会依恋地望向长安,望着那雄伟都城,还有那“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尽管大汉到今日从未碰到过如此危机,但霍光相信,汉人一定会如此。
……
天宝元年。
高仙芝此时刚立下功劳,升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正是意气风发之时,见到天幕所放,并不担忧,反而对左右道:“圣人必然知我为何如此做,绝不会怪罪于我。”
在他眼里,李隆基依然是那个圣天子,于他有知遇之恩,选贤举能,励精图治的圣天子。
天幕无情地戳破——
【高仙芝与封常清守潼关有功,不让安军进犯秋毫,然而,监军边令城却对李隆基好面子这个性子把握得非常透彻,明白倘若李隆基知晓高仙芝违抗皇命,不论他出于何等思量,是否保卫了长安,也必然会勃然大怒,治其罪。如此,自己身为监军,绝对是在劫难逃。】
【是以,边令城偷跑至长安,状告高仙芝与封常清二人,说封常清故意动摇军心,说高仙芝弃陕地而逃,将数百里之地拱手让与贼军,且盗减军士粮赐
。】
【李隆基大怒,以为二人消极应战,之前对于安禄山一个月之内从范阳攻至潼关的惊怒心惶爆发——】
【“将高封二人于潼关就地诛杀!”】
【封常清接到诏令后,先是满脸迷惑,随后怔然。受刑之前,只请求留下一表,呈与他的陛下。】
【“……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
【“……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