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页

江湖客们抵达村子的时候,觉得村中冷寂。一方面,的确因为年轻人要么被带走,要么去城中做工,渔村自然显得寂寥。另一方面,确实因为不少老人压根没活过前头的冬天。

现在却不同了。送到村子的船并不归属个人,而是属于整个村落。村人们可以选择将它租出去换钱,也能自己组建队伍搭它出海。

若是选择后者,虽然也要废一番辛劳,可这种规模的大船,搭起来原本就更加安全。

再有,江湖客们说了,不必担心船只被谁霸占。在场数百名江湖客,连同他们不曾出现在胶县的师门中人,日后只要从此路过,就会前来查看……

一番布置下来,于此地村民来说,相当于在寒冬腊月为他们点燃一捧柴。

虽然不是细致地负责了他们日后没一口吃、每一件衣,可双方萍水相逢,能得这样的好处,对村民们来说已经是万幸。

再说天山一行。

其他人都走了,他们自然也不会在胶县久留。安排好增船之事后,一行五人同样上路。

由东往西,这一路走得仍然迅速,却毕竟没了前面的焦灼。至少到晚间,众人会算着与附近城镇的距离,尽量不在郊岭留宿。行到某处名胜时,也有心情停下修整,看看大好山河。

这么一来,真正回到天山,已经是六月末了。

凌波子提前收了梅映寒递出的信。上头写了师兄师妹、四个小辈会在近日归来,却不曾写具体时间。是以他这段时间,每日都要从山门路过几次,朝上山的路张望。

天栾、静姝从旁路过,笑着与凌波子打招呼,问他:“您这是又在等梅师兄他们?”

凌波子要做出威严模样,半晌,却还是笑了,坦然点头:“是!算起来,应该就在这几日了。”

青年男女便感叹:“师兄他们能安然归来,实是幸事!咱们得大摆筵席,为他们接风吧?”

凌波子想想信上的内容——说来也怪,那玩意儿竟是一张纸,包裹着自己前头给师兄的玉佩,大晚上地飘到自己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