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页

果?然隆庆帝和颜悦色的说:“此事的索引说起来,还是丰产司牵的头。作为主事的宋朗旭偶尔发现装了盐水的木桶晒干后,上面会有盐粒凝结,上报给谢雪斋后,丰产司才会去研究这门技术。

技术成熟后,又在临海之地?经过反复实验,又有乔仁反复改良后,这才有了新技术诞生。”他给乔大人面上贴了几块金,这才继续说道:“众卿当学习这种精神,留心方方面面,多为国效力才是。”

众大臣不?得?不?齐声回答:“为国效力,在所不?辞!”

商业互吹结束后,就是商议正?事,论功行?赏还要排在后头,当务之急还是先?商量好,怎么把这样的好办法推行?下去。

依隆庆帝的想?法,肯定是越快越好,他还等着给夕南国一点颜色瞧瞧。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事同样如?此,如?果?不?够谨慎泄露秘方,那才亏大了。

所以最终的办法是挑选几个临海的州城,先?建起几个制盐厂,看看能?够供应到多少区域,有多少存货。

气氛为之一紧,刚才还谦和有理?的诸位大臣们登时收敛了神色,摆出了大公?无私公?事公?办的样子。

因为是来商议正?事,宋朗旭有幸也来参与了本次朝会,正?好站在谢师兄后头,此刻饶有兴趣的看着诸位大臣斗成乌眼鸡的模样。

天下熙熙皆为利,涉及到切身利益,圣人也坐不?住。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谁要是抢到这寥寥无几的制盐名额,就等于握住一个源源不?断生钱的袋子,稍微过过手,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

后世的江南盐商,富甲天下,就是证明啊。

宋朗旭知道己方没有这样的机会也没有这样的人脉,所以反而没想?插手争取这事,只是笑看群英争雄。

户部尚书华大人第一个开口,说的话也是有理?有据:“臣建议,将制盐厂分别设在内陆的汉州,沿海的海州以及蔡州,这两个海运发达,船只往来频繁,可以通过海运将盐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京城和周边,以解京城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