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适的圈数,配上足够难度的抓板,保持空中姿态的完美,才是这项运动的良性发展。
可惜,这样的说法,只有极少数人适用。
如盖伦、约拿这些世界第一,或者是曾经在世界杯等大赛拿过第一名的,如卡格尔、比利这些裁判心里真正的一流选手,他们在裁判眼里的难度储备已经很高,在足够的印象分影响下,即便空中周数少一点,裁判也会判定那是一个很优秀的跳跃。
但这种优势,余乐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在裁判心里,他只是个还不错的准一线新人。
准一线和新人还得分开解释。
准一线说明他具有达到一线选手的潜质。
新人代表他的发挥不会很稳定。
所以在这些印象的影响下,余乐如果只想靠这样方式拿到高分肯定不现实。
盖伦这么做,会让裁判觉得他“化繁为简”“返璞归真”,余乐这么做,裁判只会觉得他做不了更高难度,这是他的极限。
就是这样。
余乐在这个赛季有很硬的一场仗要打。
他必须疯狂地上难度,才有可能超越这些已经把裁判印象刷满分的老将们。
这样想着,盖伦的分数也出来了。
94分。
余乐:“……”
这个分数是锁定冠军了吧?
决赛第一轮第二场就出了这样的高分?后面还怎么比?
“感觉有点偏高啊。”亨利有点不服气,“92分就差不多了吧。”
“看来这一场裁判更想看见出色的抓板,你可以尝试一下。”
“……”亨利沉默两秒,“再说吧,我可没有盖伦那么高的影响,那些老家伙心里他就是个宝贝,谁说没有一些同情分在里面。”
后面这句亨利压低了声音,只有余乐听见。
亨利很少去吐槽某个选手,并不是说他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只是他从来没有对余乐说过这些。
如今余乐的成绩和他相近,两人在同一个阶层,颈部选手的尴尬和无奈,他相信余乐能够对他的话感同身受,同仇敌忾。
裁判的印象分实在是个很要命的隐形数据,有些人莫名的就是无法刷满这个数据。
余乐没有说话。
这是他的习惯。
程文海也喜欢向他吐槽一些人和事儿,他永远是那个最保险的树洞。
不是应该传开的话,就应该止于他。
亨利没有得到回答,看向余乐,来自古老东方国度的年轻人并没有给出回应,但身上的气息很平和,即便他什么的没有说,只是这样平静的望过来,就有一种认同感。
亨利非常喜欢余乐的沉稳,而且身上有种奇妙的亲和力,好像一直很平静,像脚下的土地平稳,像大山安定,又如同冬季落在身上的暖阳,这是他迫不及待将余乐带进他交友圈的原因。
他太喜欢余乐了。
吐槽是自然而然说出口,余乐让他放下防备的速度实在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