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樾问:“她没说以她一条命换襄王一家之类的?”
内侍眨眼睛,怎么可能?
襄王现在有封号,并找地方关起来了。
有意思的是,那万孺人很不满,不过一时也没办法,毕竟襄王一怒之下要她死很容易。
内侍来回禀:“谢谋求见。”
桓樾眨眼睛,他有什么事儿,替他爹求情?
襄王关着,他两个庶子成平民,在盛安晃着。
虽然是王子,但没钱没地位的时候,和平民没多大差别,或许也有人想踩他们。
不多会儿,内侍领着人进来。
桓樾现在特殊,敢见人;不过谢谋十三四岁,还好吧。
十三四岁的年轻人,该懂都懂了,厉害的、也可以走自己的路了。
谢谋穿着青袍,又有几分王子的气度,给大家都见了礼,不啰嗦,就和桓娘娘说:“听说乌奴国那公主有点歪门邪道,还需要血祭。”
桓樾问:“为什么不告诉圣人或吴王?”
谢谋大方:“就是想和桓娘娘说。”
桓樾说:“我并不喜欢管事儿,你去找长清县主吧。”
吴王妃拦住他问问:“什么血祭?”
谢谋说:“小子也不太清楚,以后若是知道了,会找长清县主的。”
吴王妃挥手。
桓樾让内侍打包了一些吃的送他,又送了一百两银子。
谢谋挺高兴,血祭的事儿他挺有兴趣,但也知道危险。
谁都知道,乌奴国不甘心,公主跑来搞事情也说不准。
狄宝瑟说:“或许就不是公主,找个会邪丶术的诈称公主。”
这是很可能的。就算有某某公主的名外人又不认识,好比狄宝瑟站出去装永穆公主,只要大赵认、这就是,那么别人就得认。
虽然官方认了,她做事就代表乌奴国,但事实上是不一样的。
比如范围更大,不仅限于皇帝的女儿。
牺牲更小,皇帝的女儿牺牲不起,但愿意一拼的人、只怕是不少。
一人成公主,全家得益。
若是成了勇士,或者给乌奴国立功,她死的骄傲。
但对大赵就不是了。
所以,打仗打成这样,这和亲、很扯的。
至于谢谋故意的、不想议和,其实没关系,大赵本来就没打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