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孟君千里赴戎机,扬威军再次站立在天地间,又逢连年大战,兵源告紧,才不得已抽调沿海三城的军队补充扬威戎敌等军。也因此削弱了边防兵力,给了东瀛人可乘之机。
不得不说东瀛人起兵的时机拿捏的恰到好处。先是数年战争,中原数国兵力虚弱,民生凄惨。东瀛国内又遭此大辱,民生激愤,军队更是士气如虹。哪怕没有秦妙手,东瀛起兵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甚至可能在南唐最要紧的关头突然兴兵。
既然战事已休,杨孟君自然不想多留,连士兵们缓口气的工夫都不给,立马班师回朝。他不知道跟他对弈的那人下一步会走哪不棋,以不变应万变,先回朝屯兵在临安,再谋后续行动也不迟。
是夜,星辰寂寥。
扬威军并没有先回金陵城,而是就近屯兵在秦淮河边上的军营里。
从数日前扬威军主力到达金陵城,到今日之战大胜,扬威军区区几日的工夫便剿灭敌军数十万人,其威不亚于当年杨正平云中之战。不过杨孟君已经位极人臣,该有的封赏已经都拿到了手,不缺钱也不缺人,想必李毅更多的是对其部将进行封赏。
杨孟君和朝廷中的文官,还有李毅之间一直都有把尺子,这把尺子衡量着所有关系。和文官之间,他身为疆场武将,不能抢了文官管理国事的饭碗。和李毅之间,又不能让自己功无可封。现在尚书省虽然由东方玄机执掌,六部之间也一片祥和,但难保各怀鬼胎,庙堂就是另一座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庙堂位高权重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哪怕同僚,之间也是明争暗斗。
和权臣之间的关系,杨孟君一直以来处理的非常好,他只管打仗,从来不干涉朝政,唯一一次“过分”之举便是在金銮殿前把那个三品文官打的半死,但也无人觉得杨孟君这种行为过头,谁让那文官先惹了镇国公呢?
和李毅之间,杨孟君从来都是有一说一,有些话哪怕不能说太明朗,也会含沙射影地讲清楚。而李毅也会做事儿,该有的全都有,面子里子都照顾着杨孟君。对李毅来说,他和杨孟君最大的矛盾,便是君臣之间,便是杨孟君是否会像历代镇国公那般忠心于大唐。
李毅抛砖引玉,面子上无条件信任杨孟君,里子上给予其最大支持,以此来表现一代君王的风度。暗地里对杨孟君却处处小心,也是帝王心术的原因。
杨孟君这次并没有亲自带领扬威军剿灭东瀛贼寇,一方面是他心事重重,没有心思去带兵打仗,第二方面便是此次不管他是否亲自带队,也不耽搁扬威军大胜。最后便是他有意无意地把军功让给麾下将领,以此来安李毅的心,不至于自己“功高震主”。
事至如今,朝堂上他和吴冲,东方玄机携手并进,孔昭赵星河苏之祥自成一营,徐家王家鼎足而立,不知不觉中又形成另一番相互制衡的局面。
李毅和杨孟君之间,等中原再次归于一统之后才能下定决断,到时候杨孟君是屯兵塞北,还是起兵造反夺得天下。
还是江边盛景,杨孟君独坐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