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分为气息、吐字和共鸣腔三部分。
播音主持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以真声达到字正腔圆、清晰饱满的效果,注重胸腔、口腔和鼻腔共鸣。
而声乐使用腹式呼吸法,涉及真假音与音域切换,讲究放松自然,灵活运用口腔、头腔和胸腔的共鸣。
很明显,两者虽有不同,但存在相通之处,练好后播音和唱歌都不会差。
问题是形成已久的习惯很难立刻改掉。
姜晓婷带着赖羽冬用适合唱歌的发声方式练了几遍,成效有但不多,而且只适用于这一段,让他独自换一段唱就会原形毕露。
上课时间有限,不可能耗到他彻底改正为止,既然已经起到了示范效果,剩下的只能课后自己反复练习了。
赖羽冬很难评出舞蹈课和声乐课哪个更痛苦。
一个是从无到有的平地盖高楼,连材料都不提供,只有一张看不懂的设计图纸。
另一个是辛辛苦苦地建完高楼大厦,临时通知他拆掉去造游乐场。
所以,到底为什么非让他来选秀啊!(摔)
把他送去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没准儿还能决赛见,选秀只能在凌晨四点的练习室里见到他!
系统:【宿主,您与该副本的匹配度最高,请不要妄自菲薄。】
赖羽冬:【我劝你说话过一下赛博大脑。】
……
声乐课结束至主题曲考核,留给赖羽冬的自由练习时间加起来不足四十八小时,他贯彻能省就省的态度,尽可能地压缩睡眠时间。
辛苦归辛苦,但为了追上和其他人的差距,除了拼命练习外没有捷径可走。
赖羽冬并不是孤军奋战。
周瑞在C班的声乐课结束后溜过来找他,原因是自己找不到组织,怕一个人高强度练习支撑不下去,希望能有个同伴互相扶持。
舞搭子实锤。
赖羽冬同样找不到组织,他和室友练不到一起,梁之盛进入摆烂状态,李绪是神龙不见尾的独行侠,徐案还在学舞阶段靠蹭课苟活。
见不见得到还是一个问题,早出晚归的他在声乐课后没和醒着的室友们打过照面,只有一次例外,是第二天吃午饭的时候他和李绪打了同一份豆角炒肉。
比较熟悉的还有住在对门的苏俊哲和刘启初,也不是适合一起练习的人选。
与周瑞的区别是,赖羽冬不在意所谓的精神支柱,一个人也好,一群人也罢,只要不影响到自己怎么样都行,但多一个能激励自己以促成良性循环的搭档也不错。
于是乎,两人一拍即合,互不打扰地凑一起各练各的,只有中场休息和到点吃饭才会说上几句话,大多数情况是周瑞抛出话题,赖羽冬扮演合格的倾听者。
考核当日,凌晨一点。
距离二次考核不到十二小时,F班练习室还有不少人在努力,临时抱佛脚的人数大大增多,不熟练的舞姿让人不禁为他们捏把汗。
与之相反的是,赖羽冬和周瑞进入短暂的休息阶段,并肩靠墙而坐,大汗淋漓的模样像是晾了两块等待烘干的湿毛巾。
【报!内卷组终于休息了!】
【他俩是不是吃好晚饭回来就没休息过?】
【回前面,是。】
周瑞单手搭在膝盖上,面带憧憬地感慨道:“我也好想进A班。”
赖羽冬拿起水杯喝了一口:“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