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多数依靠虚空来获取知识、演算实验的学者不同,艾尔海森更喜欢完全靠自己去探索世界的规律,所以很多时候,除非必要,他都会选择自己去演算数据。
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他早就做好了实验会因为各种因素产生误差,也做好了会在实验上浪费数天的准备。
但是,太顺利了。
从环境条件到数据记录,再到最后总结归纳的结果,一切的一切都太顺利了,但凡这个数据是自己的某个后辈交上来的报告,艾尔海森都会冷漠地丢给他一句重做的程度。
但是这个数据确实是他自己一点一点演算出来的,完美得就像是直接从虚空中模拟完美条件后直接导出的最理想数据。
当天晚上,他凝视了这张数据许久,将它丢进了垃圾桶。
他重做了第二遍,这一次的数据“正常”了许多,有误差,但又处在合理的范围之类,完美地符合了艾尔海森一开始的预期值。
他将这张报告单留了下来。
后来,他每次做实验都能得到完美符合自己预期值的实验数据。
再后来,他就叛逃了。
或许对于普通学者来说,每次都能得到完美的数据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是对于艾尔海森来说,这却只意味着虚假。
实验永远是一件“玄学”的事情,哪怕得到多离谱的数据都是正常的,艾尔海森不认为自己厉害到能够比机器更加精准,能够做到每次实验都毫不失误——机器还会过热、卡顿呢。
凭借着这一点,他大胆地猜测——这个世界是虚假的。
大书记官非常苦恼,在虚假的世界做实验完全是浪费时间,他还有很多要求证的问题,并不想在虚假的世界耗费时间,但是任由他怎么回想,也不记得自己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地方误入了这个梦境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