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劝你们不要急, 带着你们选的答案看下去, 很快就能判断是否选对了。】

水镜前, 朱元璋接连三次深呼吸。

不急,他不急。最坏就是大明的某一年发生特大干旱,难不成还能有更坏的情况出现?

水镜里画面一变, 给出了几张新表格。

【之前,我们了解到通孢粉能判断某个时期的植物分布,从而推测气候情况。

在考古历史气候变化时, 当然不仅用到孢粉测量,还能通过冰川冰芯、树木年轮、洞穴堆积物等提取自然证据。

另外, 从文献记载中寻找人文证据。将自然证据与人文证物相结合, 从多方面多角度构建出历史时期气候。

需要在此特别说明,以目前的科学技术, 在重建地球历史温度变化时, 其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考古全球气候演变需要大规模的数据去支撑, 但因可查的自然样本与文献资料分布不均, 导致数据不充分。

因此,现在分析结论存在缺陷, 但愿随着科技的进步它会被不断完善。

即便如此, 仍能看看已有的考古情况。

学者们汇总多方面的研究数据, 对几千年前的气温变化有了估测。

我们已经知道了ka bp, 代表“距今x千年”, 今即1950年的考古学纪年缩写。

从史前时期, 大约85ka bp,中国进入了全新世大暖期。

这个大暖期持续了五千五百年,约在3ka bp前后结束。即公元前1050年左右,商末周初结束。

五千五百年的大暖期是总体趋势,并不意味着气温一直保持稳定,有震荡很正常。

在85-72ka bp时期,升温;72-60ka bp,气温最稳定最温暖。随后的60-50ka bp时期,气候不断波动,降温又转干。

接下来的50-30ka bp,进入气候波动相对缓和的亚稳定暖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