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股降温在27kabp得以缓解。
此时是公元前750年。西周已经在公元前771年灭亡,此时进入了东周春秋。
整个春秋时期气温偏暖,与其后的战国时期气温温凉形成对比。
两个时期对比来看,春秋相对平和,战国则是诸侯国之间征战不休。
说到这里,各位观众可能看出了奇妙的现象。
——朝代兴亡与气候暖冷变化居然同步了!
王朝上升的和平时期——气候温暖。
王朝衰败的战乱不休期——气温下降转冷。
从夏朝兴起到战国兵乱,莫不如是。
以往研究历史,对于王朝兴衰的分析多集中在战乱、经济、君王能力等因素上,对于气候因素的关注度不高。
直至九十年代,科技发展对于古代气候的考古越来越深入,能从更长的时空维度看到气候变化的威力。
地球上仿佛存在一只看不见手,动则以千百年,将文明推向兴盛,又将文明拽入衰亡。冷期暖期的跨度之长,足以将一个王朝摆布于股掌之间。
这是巧合吗?
那就继续拉长镜头去看,而首先要得到一份中华五千年的气候数据。
这里就要提到著名的竺可桢曲线。
早在1972年,竺可桢先生通过历代文献,提出《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总结了五千多年的中国气温变化曲线图。
八十年代以来,学者们在此基础上根据新的考古物证不断完善气候曲线模型。
然后,另一些学者再将王朝兴衰的曲线绘制出来,将它与气候曲线进行比对。发现两者几乎重叠,从而验证了“冷抑暖扬“的大致历史发展规律。